□ 长江日报记者程佳怡
“今年开始,生意越来越火。”武汉市最红的地铁司门口黄鹤楼站,乘车拍楼的高人气也搅热20米外的青龙巷。每逢周末及节假日,几乎每家美食店前都围满了人。
位于武昌区的青龙巷,一端连着粮道街,一端通向民主路司门口、户部巷,巷如其名,曲折蜿蜒,宛若游龙。这条近500米长的巷子,名气在老武汉人的心中传了一代又一代。游客一出地铁司门口黄鹤楼站C出口,就能看到青龙巷的入口,背后则是新晋网红红墙和远处的黄鹤楼。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这个地铁站成了名副其实的人气地铁站,单日客流屡刷历史纪录,突破“10万+”。一度因客流较大,该站还开启了进闸免刷卡模式,方便乘客快速进站。
从巷口进入青龙巷,老武汉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巷子里,两排房屋沿道而立,一楼是商户,楼上则是住户。商户中既有热干面、炒枯豆丝、藕汤、烤串等传统美食,也有像冰粉、竹筒茶、烤苕皮这样的新晋网红美食,还有美发店、日化用品店、旧书店等,涵盖了日常生活多个方面。巷子里多处设置了打卡墙,有展示武汉方言的,也有表达爱武汉之意的。
■ 没想到地铁站带来的人流这么大
在隆江猪脚烧腊店前,粉色的冰粉、绿色的藕粉招牌特别显眼,摆放在透明器皿内的食材五颜六色,还有萦绕的水雾,路过的游客都会看上一眼。店铺旁的“我在武汉等你一起看黄鹤楼”“顺便牵手逛逛青龙巷”的装置,吸引许多年轻人上前拍照。
“每周六晚上这里人挤人,地铁站出口更是人多,大家都爱拍黄鹤楼,看到热闹的人气,心里很开心”,隆江猪脚烧腊店老板聂剑波高兴地说。
聂剑波介绍,他是咸宁人,在这里经营了十几年的店子。最开始他租的是三四十平方米的小门面,前几年将隔壁门面也一并租下来,加在一起算是有了100多平方米的空间,“我就想着这里有地铁,有地铁了就会有客流,但没想到地铁带来的客流这么大。”聂剑波说。
2021年地铁5号线通车后,地铁司门口黄鹤楼站成最美拍黄鹤楼的站点,年轻游客越来越多,他开始端出冰粉、藕粉,眼看着这里人流量不错,今年他还在门口设置了打卡装置,迎合年轻人胃口。
■ 年轻面孔变多了 外地人慕名打卡
新兴商店在这条巷子里有27年了,店铺主营五金电料、灯具、锁具、胶带、衣架、面盆、水桶等日用品。老板熊女士表示,青龙巷一直都很热闹,当年和她一样做日用品的店铺非常多,她坚持卖日用品是因为平平稳稳,不会有大起大落。
扎根27年,虽然她感觉这里一直热热闹闹的,但她发现自从地铁通车后,年轻面孔变多了不少,尤其是“五一”假期,涌入了许多外地游客,一度让店里的雨伞成为“畅销王”。她说:“以前知道青龙巷只有咱们武汉人,现在外地游客来打卡青龙巷,希望青龙巷让更多人知道。”
■ 宝藏店铺“助攻” 在简单平淡里了解武汉
弯弯的巷子里,还有许多宝藏店铺。比如专营古旧书籍的“泉之旧书社”,爱书人能在这找到宝贝。还有经营了30多年的胖嫂网红枯豆丝,豆丝在油锅中变得金黄焦脆,就着夜色再来上几串烧烤,喝上一碗绿豆汤,青龙巷简单平淡的人间烟火,是那些想深入了解武汉游客的最爱。
来自华中师范大学的大二学生小王和朋友正举着玩偶在地铁司门口黄鹤楼站出口拍与黄鹤楼的合照。小王说,玩偶是该校的形象玩偶,就想带着它打卡武汉地标,“司门口黄鹤楼站、青龙巷,是我们打卡的第一站,拍照相当出片”。
来自天津的蔡女士和男友拿着黄鹤楼雪糕拍完黄鹤楼后,走到了烤苕皮店买了一份龙虾开口饺。蔡女士说,他们是特意来武汉游玩,这个巷子窄窄的,沿路都是吃的,感觉很有生活气,尤其是在前面红墙前拍照时,看到了好多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