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类百余项训练科目练就“超能力”

第四批航天员目标:登陆月球

长江日报 2024年06月12日

    随着第四批预备航天员的加入,中国航天员队伍持续壮大,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黄伟芬表示,目前第二、第三批航天员接续奋斗,全程参与空间站建造任务,成为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主力;第四批预备航天员将和现役航天员实施空间站后续任务,并实现中国人登陆月球,中国航天员选拔训练体系更加成熟完善。

    据介绍,第四批航天员选拔包括航天驾驶员和载荷专家。其中,航天驾驶员的选拔首次覆盖陆海空三军现役飞行员,载荷专家则有来自香港和澳门的数名候选对象进入到最后选拔环节。

    中国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载人登月开展科学探索,黄伟芬表示,目前航天员队伍建设统筹考虑了空间站和载人登月两大任务进行相关工作。目前已开设地质相关课程,还将安排野外实习和地址考察,载人登月任务训练模拟器研制完成后可进入实质性相关训练。中国预备航天员选拔体系与时俱进不断完善优化提升,选拔方法、标准和技术等进行了全方位调整。

    目前,我国完成了四批预备航天员的选拔,与之相应的选拔方法也在不断优化改进。比如,在第三批航天员中由于增加了航天飞行工程师和载荷专家两类航天员,选拔的方法、标准和技术也进行了全方位调整。

    黄伟芬介绍:“比如噪声敏感性的选拔,这是前期没有的,所以到第三批选拔的时候,比如噪声敏感性的选拔、职业基本素质的考查方法不断改进。到第四批的时候,我们又增加了虚拟现实训练器对出舱活动的体验,还有就是手控交互对接的操作体验,来进一步考查职业相关的这种能力。我们同时也让航天员,包括第四批航天员,都要深入地参加工程的研制工作,深入科研的一线来进行学习,为后续做技术储备。”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本着“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试训一体”的原则,设计实施了八大类百余项训练科目,包括基础理论训练、体质训练、心理训练、航天环境适应性训练、救生与生存训练、航天专业技术训练、飞行程序与任务模拟训练大型联合演练。航天员还会参加人船站地联试、长期载人综合模拟验证试验、出舱活动水下验证试验等各类工程研制试验活动,并深度参与飞行手册和预案编写,不断强化提升综合实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