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阳逻二小德育老师向孩子们讲述钱学森的光辉事迹。
在中国导弹研发的历史过程中,“东风”号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名字,它的背后承载着中国国防科技事业的光辉历程,蕴含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6月17日下午,新洲区阳逻二小德育教育负责人刘畅红老师,带着20多位爱好科学的孩子走进武汉生物工程学院钱学森纪念馆,全面、深入地学习我国航天事业奠基人钱学森的生平事迹、科学成就和爱国精神。
■ 在这里学习知识更学习精神
“这里展示的是‘东风二号’导弹、燃料加注车、运载车模型,以及退役的63B式装甲输送车、83式122毫米榴弹炮……”在钱学森纪念馆“科学成就”区,刘畅红向孩子们详细介绍着钱学森的国防科研成果。
1994年4月5日,钱学森给武汉生物工程学院首任校长余毅致信,信中言辞恳切地对学校培养产业革命人才提出中肯意见,饱含钱老对新生代科学人才培养的殷殷期望。2011年12月,钱学森诞辰百年之际,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兴建钱学森纪念馆,弘扬钱学森的科学家精神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据了解,钱学森纪念馆占地面积6650平方米,设有基本陈列区、场景复原展区、专题展区、报告厅、服务区等,集陈列展示、文物收藏、宣传教育和科学研究等功能于一体,馆藏钱学森同志珍贵实物、文献、手稿、书籍、图片等630余件。是我国中部地区唯一全面展示钱学森生平事迹、成就荣誉的展馆。
“通过读故事《我终于回来了》,我知道钱学森放弃了美国的优厚待遇,冒着危险回到祖国,为国效力,使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至少向前推进了20年。”阳逻二小五(2)班的周子馨同学写了一幅软笔书法“胸怀祖国 服务人民”,以此来致敬钱学森对祖国航空航天事业作出的卓越贡献,同时也提醒自己时刻牢记并传承这种爱国精神。
据悉,钱学森纪念馆先后获得全国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湖北省国防教育基地、武汉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武汉市国防教育基地、武汉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等称号。刘畅红说,参观钱学森纪念馆就是为了深化孩子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他让我们再也不怕被人欺负
1960年11月5日,以钱学森为首的科研团队研发的中国第一枚导弹成功试射。“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我们再也不怕西方列强的欺负了!”因此,这枚导弹被命名为“东风”,至今我国生产的同型号导弹一直沿用“东风”这个名字。
钱学森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中学毕业,他选择报考以工科见长的交通大学,立志实业救国;大学阶段,他亲历国家屈辱和民族苦难,毅然转向航空工程,矢志航空救国;留美期间,他深感振兴祖国航空工业的现实需要,从航空工程转向航空理论研究,成为空气动力学与应用力学领域的世界著名科学家;回国以后,他服从国家需要,投身“两弹一星”工程,成为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到了晚年,他退出国防科研一线领导岗位,回归学术研究,构建起现代科学技术体系。
1955年,钱学森回国以后,别人问钱学森“中国人搞导弹行不行?”他说:“外国人能搞的,难道我们中国人不能搞?”面对当时一穷二白的科研事业,钱学森用最基础的手算——珠算,进行研究所需要的各项精密计算。终于,1960年11月5日,中国的第一枚导弹“东风一号”成功试射;1966年10月27日,中国核导弹发射成功;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成功发射,中国实现了首次载人飞行。
通过参观钱学森“科学成就”区,阳逻二小三(4)班雷瑞博同学对“东风”号导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钱学森爷爷研制的钱学森弹道飞行高度低,而且变幻莫测,至今没有任何一款防空武器可以破解。中国的‘东风’系列和‘东风二十一’导弹都采用了钱学森弹道,让中国能够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不受西方国家的威胁。”雷瑞博说,走近钱爷爷,让他也树立了一个航空强国梦想,希望长大后能像钱爷爷一样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强大自己的国家。
■ 做好接班人要树立高远理想
钱学森不仅重视人才培养,更毫无保留地培养人才。新中国成立之初,人才成为最稀缺的资源。钱学森亲自为大学生和青年科技人员讲授“导弹概论”“星际航行概论”课程,开办力学研究班,培养了新中国第一批导弹航天和力学专业人才。他力荐科技新秀勇挑大梁,大力提携专家型帅才,着力培养领导型将才,包括孙家栋、王永志在内一大批堪当重任的科技领军人才脱颖而出。中国航天事业由此薪火相传,形成了一支年轻化、梯队化、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
当天参观中,阳逻二小的同学们做足了功课,他们以朗诵、快板、书画作品、手工科技制作等多种形式抒发对钱学森的崇敬之情,以及立志向、强本领、报国家的决心。五(2)班的袁宸轩同学用隶书端端正正地写了“立志向 强本领 报国家”,他说:“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要立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长大后我要像钱学森爷爷一样报效祖国。”对此,阳逻二小校长叶志启说,当下学校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任,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是一个重大课题,而思政课是一个很好的抓手,学校将逐步构建起德育课程、学科课程、传统文化课程和实践活动课程“四位一体”的思政教育新格局。同时寄语全校学生:不负党的嘱托,做新时代的好少年,立志向,强本领,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持续发展的小公民。
据了解,阳逻二小十分重视思政课程建设。在日常教学中鼓励、强调老师们“盘活资源,活用教材”,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将思政元素负载于各科课程之中,通过深入挖掘、系统提炼并结合学科特点进行系统梳理,进而相对体系化。形成“人人重视、全员参与、全科落实”的思政教育新体系。同时采取常态化宣导、多样态活动、循证探索等路径,使思政内容“入脑、入心”。
学校将思政教育与校园文化相融合的体育艺术节、读书节、争做最美二小人等,让学生在获得丰富、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体验的同时,又能从中获得正确全面多样化的思政教育。“我的端午我的节”“清明忆英烈”“重阳之约”等,让节令活动承担起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使命。结合区位特点,学校开展的“春风又绿长江岸”、走近阳逻港探水上贸易之路、走近航天城访飞天之路等,从环保、经济、科技等角度出发,讲解祖国的发展成就和中国梦,激发孩子们的自豪感和归属感,增强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让特殊的地理环境成为思政教育资源。
(文图 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