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高考“考后综合征”

长江日报 2024年06月21日

    “考完了我要打三天三夜游戏!”“我要去完成‘变美’三件套!”“我要买齐所有电子产品!”……随着一声铃响,考生们完成了高中最后一场考试,在面对各路采访时兴奋地言表自己的考后计划。然而,这兴奋劲似乎没有持续太久,不少人又有了新的困扰。考生小桐说,感觉自己想做的事情很多,但不知道从何做起。另一位考生小豪在高考结束后的第二天就又回到了学校,他说自己已习惯了每天上学的日子。有高三的家长向班主任老师倾诉,“高考结束后,感觉孩子情绪很低落,问他怎么了,也不跟我们交流。考完了,我反而担心他的心理状态了”。

    高考意味着高中的结束也意味着新阶段的开始,由于习惯了高中有规律的学习和生活节奏,许多孩子在高考后往往出现不适应的状态,或因对未来的迷茫或因对过去的遗憾,会产生许多疑惑与困扰。本期的《你问我答》邀请到武汉市实验学校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卢梦瑶,与家长和同学们分享如何应对高考“考后综合征”,帮助孩子们平稳度过“后高考期”,让这个暑假充实而有意义。

    ■ 给孩子的话

    不论高考的结果如何,都已经是过去式。高考只是一次重要的考试,并不能决定人的一生。立足当下,想好面对未来的对策,一切皆有可能。

    ■ 调整心态,树信心

    估分理想的同学在肯定自己能力的同时,也应静下心来总结成功的经验,提前为新的人生阶段做好打算。考试失利的考生,也许会感受到巨大的挫败感。新东方教育集团创始人俞敏洪高考失利三次才考上心仪大学,而后通过发掘自己的兴趣与能力找到了自己的成功之路。因此,考试失利的考生不要灰心,调整好心态,重新出发。如果感觉情绪低落,可以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分散注意力、找自己信赖的人倾诉心中的苦闷、做能帮助他人的小事找到价值感等。只要对自己有信心,不轻易放弃,一定能收获成功。

    ■ 合理安排,定计划

    高中两点一线的生活已经过去,同学们有很多期盼已久的愿望想要完成,但“报复性”娱乐和“报复性”消费都不可取,劳逸结合、合理规划才能细水长流。建议让心静下来,将自己暑期想做的事一一罗列。通过任务管理“四象限法”对想做的事情按照重要紧急、重要不紧急、紧急不重要和不紧急不重要进行分类,再按轻重缓急进行合理的时间安排。比如有同学既想赚零花钱还想去旅行、学驾照、上兴趣班等,那不妨先在家长的帮助下通过安全靠谱的途径赚取一些经费,再用赚到的钱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如果时间和经费不够,也可将其中一些事情放在进入大学之后再进行。

    ■ 综合权衡,立目标

    这个暑期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那就是志愿填报。选择和努力同样重要,建议大家在与家长、老师充分交流后明晰自己的兴趣、能力特长、优势等,可以利用霍兰德职业兴趣岛、大五人格测试、多元智能理论等测试工具,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基础上,结合国家、社会需求以及职业前景等信息,订立自己的生涯目标,合理填报志愿。

    ■ 给家长的话

    家庭成员之间的联结起于“爱”,爱也是化腐朽为神奇的所在。家长要记得以爱为前提对待孩子,让家成为孩子的呵护伞和避风港。不管在外遇到了什么,家永远是最安全的地方,是能够整理心情再出发的地方。研究表明:良好的夫妻关系、亲子关系是促进学习的重要因素。分数理想与否,切勿忘记,Ta都是你所爱的人。

    ■ 理解悦纳,向前看

    对于成绩理想的孩子,家长应及时肯定孩子的付出与努力,以合适的方式奖励孩子。对于考试失利的孩子,不要一味地埋怨和责怪。没有考好,孩子也很难过,这时家长应悦纳孩子的失误,让他们在父母的爱中缓解高考挫败带来的心理压力。其实,许多不擅长考试的学生可能在其他方面有着能力和特长,家长要多发现孩子的优点,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可以对他说:“我看到了你的改变,我相信你会更好!”。失败只是暂时,相信孩子一直在成长的过程中。

    ■ 平等尊重,善沟通

    对于填报志愿和孩子的生活计划,家长“大包大揽”和“甩手掌柜”都不合适。一方面,家长应平视孩子,将孩子当做一个独立的个体,尊重理解孩子的意愿和选择,多询问孩子有什么样的想法;另一方面,家长也应正视孩子,正确认识到孩子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局限,帮助孩子收集信息,在与孩子良性沟通的基础上一起制定合理的规划以及做出合适的选择。

    亲爱的家长和同学们,人生不是轨道,而是旷野,不论哪条路都能通向成功,只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合理制定规划,踏踏实实向前,终会走出属于自己的路!低头赶路,抬头望天,脚下有路,眼中有光!祝愿大家安全、充实、愉悦地度过这个期待已久的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