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吉语、办吉事、过吉日、做吉人

传承民族文化,建设智慧校园

长江日报 2024年06月21日

    青山区吉林街小学校长王萃跟孩子们在一起。

    青山区吉林街小学校长 王萃

    校长名片:

    王萃,青山区吉林街小学校长。全国教育科研先进个人,湖北省骨干教师,曾主持、参与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

    “王校长,今天我要介绍的民族是侗族。苗侗人崇尚火,一生都与火有缘。我想邀请您和我们一起围着火盆跳舞,感受侗族的文化。”今年“六一”儿童节,在学校开展的“走进多彩民族”主题活动现场,一个孩子兴奋地拉着我的手说。

    学生们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巧妙地用快递盒、卡纸等日常废旧物品,DIY出了一件件精美的民族服饰、项链、食物和建筑等民族文化作品进行展示。他们还身着少数民族传统服饰,带来了一段段独具风情的民族舞蹈。跟着音乐的节奏,孩子们载歌载舞,尽情展示着他们对于民族的多元理解,感受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无限魅力。

    “六一”主题活动只是我们“过吉日”的一部分,在吉林街小学“说吉语、办吉事、过吉日、做吉人”成为全校师生的行为准则,学校形成了鲜明的“吉文化”特色。当孩子告诉我,他的爷爷为他和同学们的精彩表演感到骄傲时,我也由衷地为我们学校的“吉文化”育人模式感到骄傲。

    ■ 吉文化育人,吉韵雅致

    吉林街小学,校名中的第一个字就是“吉”。作为吉林街小学的校长,我深感责任重大。我们的学校不仅承载着传承中华文化的使命,更致力于通过“吉文化”育人模式,培养出一代又一代有道德、有才华、有担当的吉小学子。

    学校倡导全校师生都过幸福美好的生活,并把这一理念融入学校的点滴之中,传承中华文化,弘扬吉小精神,在生活中“说吉语、办吉事(学会做事:做有益于他人的事)、过吉日(学会生活:过幸福美满的生活)、做吉人(学会做人:做善良、有才德的人)”,学校以培养师生人文素养为目的开发出特色文化——吉文化。

    我们在实践中探索出“吉文化”育人模式,通过创建书香校园、文明校园、快乐校园、绿色校园、人文校园和创新校园, 独特的“吉文化”以鲜明的导向鼓舞着学生,以内在的力量激励着学生,以独特的氛围影响着学生,他们在校园文化的浸润中茁壮成长。

    学校除了积极探索“吉文化”育人模式,同时用“吉文化”打造高品质学校,聚焦发展的“三大工程”,即:“吉生态”德育树人工程,形成“美好、生动、发展”的德育生态;“吉雅”教师发展工程,充分体现“吉风和畅,雅韵流长”的教师精神;“吉之魅”课程提升工程,以课程内生动力,提升教育教学品质。

    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中,我们今年首次采用视频号直播的方式,让学生家长和关心吉林街小学的社会人士在屏幕另一端共享欢乐。信息化手段的运用,让我们的校园更智慧。

    ■ 信息化校园,吉云乘风

    吉林街小学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以“智慧管理+智慧学习+智慧评价”推进数字校园建设。依托学校“吉”文化特色,在前期翻转课堂研究基础上,积极探索具有自己特色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形成师生有效质疑、学生合理生成、学生优化训练、师生巧妙探究、学生智慧生成的智慧“吉”课堂教学模式。智慧“吉”课堂中丰富的媒体支持、高效的互动体验、精准的学情分析,有助于教师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在有限课堂教学的时间内,既能保证课堂教学有足够的信息量,又能聚焦班级存在的共性问题和学生的个性问题,帮助学生及时查漏补缺,布置少而精的学业任务,真正实现高效教学。

    除了运用信息化技术,打造智慧课堂,我们还构建了一整套基于过程性评价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学生在学校里的成长都可以被很好地记录、呈现、运用。智慧电子班牌正是其中非常重要的载体。

    “快看,这是我!”学生下课时围绕着电子班牌讨论着。电子班牌不仅记录了学生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比如学生参与的社团活动,老师也可以将学生在课堂上、社团中和学校生活方方面面中获得的奖章录入进去,构建学生专属的荣誉墙。而这些数据,最终也会汇聚到学校的综合素质评价平台中,帮助老师进行更加科学的评价。

    学校现有吉林街、八大家花园、江南春城、澄园四个校区,教学班110个,学生5637人,教师300人。各校区实现管理机制、文化建设、教师培训、学生培养、教学评价和资源调配“六个一体化”。学校既充分调动各校区每个“1”的积极性,各美其美;又充分发挥集团整体优势,美美与共,从而实现“1+1+1+1>4”的办学目标。

    ■ 集团化办学,吉风和畅

    吉林街小学积极探索集团化办学模式,强化集团办学理念,建立“融合型”集团教育资源配置机制,各校区均衡发展,各具特色。学校进一步梳理集团内部成员校之间紧密统一发展的关系,进一步拓展在教师支持体系、集团组织管理、内部细节管理等方面的发展空间,形成助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优质资源共享的“优质均衡”有效发展策略,实现集团内各校办学质量的整体提升,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社会效益。

    学校经过近五年的集团化办学探索,各校区之间,既注重对“吉文化”的培植与发展,共同开展系列具有“吉文化”特色的体育、艺术、科技类活动,也注重挖掘自身特色,根据学段特点、年龄特点,彰显各自办学特色。吉林街校区属低中学段,以培养学生系列良好习惯为抓手,体现兴趣性、儿童化;八大家花园校区属中高学段,以培养学生“中国的灵魂、世界的眼光”为抓手,开展国际理解教育;江南春城校区属全学段,以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为抓手,开展智慧校园建设。澄园校区突出传统足球特色,突出阳光教育。

    目前,四校区已逐步形成“一校一品”的良好发展态势。由此,开启了吉林街小学集团化办学内部治理的“吉小模式”,既充分调动了每个校区的积极性,促进各校区特色个性发展,做到“各美其美”,又充分发挥了集团的整体优势,逐步发挥集团化办学的效应,形成吉林街教育集团四个校区共同组成的“美美与共、和而不同”的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