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韩石化新建280万吨/年催化裂化装置成功投产。

晟特新材料项目效果图。
传统老工业基地青山区,正做好传统产业“焕新升级”和新兴产业“育新提能”两篇文章。
长江日报报道组探访青山区多个重大工业项目现场发现,今年二季度以来,武钢有限无取向硅钢结构优化项目加紧建设,未来将大力发展以硅钢为代表的绿色高端产品,投产后,每年将减少碳排放400万吨;已经投用的石化新装置,改善装置和产品结构,淘汰落后炼油工艺装置,降低柴汽比……青山区的工业项目扑面吹来“绿色”新风。
青山区经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进入二季度以来,该区紧盯钢铁、石化产业链工业企业“基本盘”,狠抓项目建设,全力释放工业潜能全力培育发展动能,打造现代化制造业强区。
■ 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280万吨/年催化裂化装置开车成功
“相比较以产汽油为主的老装置,新建的280万吨/年催化裂化装置可多产轻烃,最高可将轻烃收率由19%增加到27%。”中韩石化副总工程师、发展技术部部长刘旭东介绍,就在6月21日,经过近两年建设周期,中韩石化新建280万吨/年催化裂化装置成功投产。
中韩石化是中国石化集团和韩国SK公司合资成立的大型炼油化工一体化企业,是我国华中地区最大的炼油化工生产基地。
近年来,受多重因素影响,油品需求增速放缓,炼油产能出现结构性过剩,化工新材料需求增长,高端化工产品短缺。为适应市场变化,中韩石化加快推动炼油向化工转型,斥资22亿元实施炼油结构调整项目,280万吨/年催化裂化装置是其中主体项目。
该项目通过改善装置和产品结构,淘汰落后炼油工艺装置,降低柴汽比,较大程度提高企业乙烯轻质原料的自供率,是淘汰落后产能、引进新技术、实行新型工业化的需要。该装置的投用为企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应对市场新变化、提高油转化率提供了有力的技术储备和技术支撑。
■ 年均可供超400万辆新能源汽车“芯”材料
武钢有限新能源无取向硅钢结构优化项目已入库
在宝钢股份武汉钢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钢有限”)新能源无取向硅钢结构优化项目建设基地看到,土建工程进入收尾阶段,钢结构建设正如火如荼开展。
这条面向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高等级无取向硅钢专业生产线的建设正按计划稳步推进。“这条高等级无取向硅钢专业生产线预计明年6月全线投产。”该项目有关负责人说。
据了解,无取向硅钢是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中的首选铁芯材料,高等级硅钢可满足汽车高功率、长续航的需求。
新建的这条生产线每年可为约440万辆新能源汽车提供“芯”材料,同时,每年将减少碳排放400万吨,相当于36万公顷森林的吸收量。
入库纳统对于统计国民经济数据、固定资产投资数据,指导下一阶段项目推进、各项经济活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青山区经科局服务专员介绍,该局成立该项目服务小组,从项目开工起,专员帮办助力项目入库,整理入库资料,对接项目开工后进展情况,为企业申报项目政策补贴,服务企业数据报送资料整理等。
■ 高性能有机硅树脂研发生产基地拔地而起
为新质生产力赛道打通新材料供应链
有机硅树脂作为国家鼓励产业,是有机硅领域技术含量、附加值等较高的产业领域,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储能系统、清洁能源等领域。相关项目已落户青山区。
在青山区武汉化工园区内,湖北晟特新材料有限公司总部基地已然矗立,一期主体工程已进入收尾阶段,目前正在紧锣密鼓进行设备安装及调试。项目生产有机硅树脂,建成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2.5亿元。
据介绍,湖北晟特新材料有限公司是湖北平安电工科技股份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后者是全面注册制下湖北省首家主板上市企业。
项目负责人李俊介绍,项目投建运营后,将依托自有研发中心,充分利用武汉高校和人才优势,打造人才集聚的创新平台,持续加大在新兴应用领域的开拓力度,不断拓展有机硅的“第二增长曲线”。
李俊介绍,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青山区经科局靠前服务,多次主动上门送政策、送服务,热情指导公司数据报送、项目政策补贴申报等,多措并举为加快推进公司项目建设进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撰文:李昕宇 武经宣 马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