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直击
以智能制造新质生产力推动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

多个重点项目向“新”而行“质”胜未来

长江日报 2024年07月05日

    中电光谷智造中心项目。

    高压变压器铁芯及新能源电机铁芯阳逻产业园项目三维全景效果图。

    近日,长江日报报道组走进位于长江新区智能制造产业园中电光谷智造中心项目和高压变压器铁芯及新能源电机铁芯阳逻产业园项目,探寻长江新区新型工业化重大项目拉满“进度条”背后的新质生产力。

    ■ 中电光谷智造中心项目

    探索智能“智”造新质生产力之路

    在阳逻街京东大道与五一大道交叉口,一个外观线条简洁、颜色明亮的产业园呈现眼前——2022年6月,中电光谷在阳逻建设打造中电光谷智造中心。目前,一期已全部建成交付使用。

    笔者注意到,与传统厂房给人的粗犷印象不同,这里的厂房依次分布排列,外观极具现代化,大大的落地玻璃窗,让厂房显得格外宽敞明亮。

    走进武汉卓能电气有限公司厂房内,一排排即将交付的产品整齐划一地排列着。

    卓能电气是一家智能输配电设备制造高新技术企业。2023年2月,搬迁至中电光谷智造中心产业园,厂房面积扩大至3000余平方米。“依托园区便捷的交通和物流系统,我们的生产能力逐步上升。”企业负责人欣喜地说。

    “我花了半年的时间,在武汉走访了9处不同的园区,每一处我都亲身考察,最后还是选定了这里。”同一时间搬来的,还有武汉静磁栅机电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徐传仁介绍,作为一家从事位移传感器系列产品研发和产业化的小微高新技术企业,静磁栅机电手握多项专利,应用案例涵盖众多行业。

    “园区已形成电力电气、船舶制造、高端装备等产业集群,同时作为长江新区智能制造产业园输配电及电力电气产业联盟的重要成员,我们也积极吸纳电力电气相关企业入园。”中电光谷智造中心项目副总经理向征说,现有入园规上企业30余家,其中20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专精特新企业、2家外资企业、5家省外企业。

    据悉,中电光谷智造中心项目致力于打造产业、生活相互融合的智能产业园。“我们以全生命周期的产业园运营管理模式,为中小企业产业研发及生产打造企业独栋、商务花园式办公的智慧化产业园,加速发展新质生产力,助推武汉新型工业化发展。”向征介绍,项目二期于去年11月开工建设,目前部分楼栋砌筑抹灰已完成,正在进行外墙涂料施工,剩余楼栋主体结构已封顶。预计今年底,项目二期将全部交付并投入使用。

    ■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走进高压变压器铁芯及新能源电机铁芯阳逻产业园项目现场,耳边不时传来机器轰鸣声,运输车辆川流不息。

    该项目由中能鑫工动力科技(武汉)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能鑫工”)投资建设。项目一期内容为制造高压变压器铁芯,建成后将为变压器厂家提供成品铁芯及铁柱,“这是输配电行业重要的一环”,中能鑫工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项目于去年12月正式破土动工建设。“我们正在紧锣密鼓地施工过程中,主体框架已经完成,即将开始厂房地面硬化及设备基础的施工,办公楼及倒班楼的装修设计也在同步进行。”项目相关负责人称。

    “长江新区有良好的营商环境,且有较完善的上下游配套厂家,距离我们所需要的工业原材料源头很近。”谈及建设项目的初衷,中能鑫工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国占有全球80%的变压器铁芯铁柱产能,向全球出口是必然趋势,“长江新区有通向全球的外贸码头,这是很大的优势”。

    随着人类对生活品质的要求持续提高以及AI运算大规模应用,以及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对电力有了更高的需求,发电量、用电量将持续双增长。

    “电力的增长就必然导致变压器的需求增加,这是我们投资该项目的根本战略取向。”中能鑫工相关负责人透露,项目达产后将提供近百个工作岗位,年产值预计达3亿元,可极大带动局部上下游企业的经济活跃。

    近年来,长江新区聚焦低碳、健康、智造三大产业集群,积极推进产业链企业转型升级。

    “我们将积极响应国家‘碳达峰和碳中和’号召,为构建绿色制造体系贡献民营、小微企业的绵薄之力。”该负责人表示,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性,通过推进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为武汉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新质生产力贡献力量。

    撰文:李昕宇 武经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