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套超精密主动减振器在光谷面世

长江日报 2024年07月11日

    长江日报讯(记者杨佳峰 通讯员高翔 严浩 实习生王喜艳 向奕橙)华科大陈学东院士团队研发的超精密主动减振技术在光谷转化成功——国内首套超精密主动减振器在光谷面世。

    华中科技大学陈学东院士团队二十年磨一剑,创新性地研发了准零刚度、频变阻尼、协同控制等超精密主动减振核心技术,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24年7月10日,华中科技大学与光谷“明星”企业——武汉格蓝若智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成果转化合作协议,由后者出资8000万元,对陈学东院士团队研发的超精密主动减振技术进行产业转化。8000万元的转让协议主要覆盖超精密主动减振系统和智能人形机器人技术。

    据了解,该产品不仅可以高效隔离外部振动,还通过实时采集振动信息,基于先进的控制策略生成多维振动控制信号,精准抑制各种内外部扰动导致的台体振动,实现被减振部件接近“绝对静止”的状态。广泛应用于半导体制造、高端精密制造、精密仪器设备等领域。

    “这个技术通俗地讲,不管是公斤级的设备,还是几十吨级设备,都能让它特别稳,不论怎么碰它都不会动,接近‘绝对静止’的状态。”陈学东院士团队成员、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姜伟表示,该技术根本买不到,现在可以实现进口替代。“目前,该技术已处于全球第一方阵,今年可以实现批量的交货了。”

    在双方的通力合作下,专门承载此技术成果的武汉格蓝若精密技术有限公司于6月25日正式挂牌成立,基于前期合作研发成果,公司一口气推出超精密型、抗冲击型、适用真空型等20余款超精密主动减振器,减振支撑形式包括空气弹簧、金属弹簧、磁浮弹簧、复合弹簧等,可以满足从公斤级到数十吨级设备的高性能减振需求。

    在当日的签约活动上,格蓝若还展示了人形机器人样机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