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地铁开通20年,运送乘客超100亿乘次

长江日报 2024年07月29日

    2004年7月28日,武汉第一条轨道交通线路——1号线一期工程正式开通运营。20年来,武汉地铁闯关夺隘、步履不停、勇毅前行,线路增至12条,运营里程达到486公里,今年将突破500公里。武汉实现了轨道交通“从无到有、从线到网,主城连线、新城通车”的历史转变。

    20年来,从一条线到一张网,武汉地铁不仅仅是一条条轨道,更像是城市骨架的延伸,覆盖所有城区并连通鄂州,放大市民出行半径,串联起百姓的美好生活,重塑城市空间布局。

    20年来,武汉地铁集团在全面落实国家、省、市重大发展战略中把握新发展机遇、拓展新发展空间,与城市发展脉络同频共振,承担了服务城市能级提升、保障城市运行、服务经济发展的重要社会责任。开通20年之际,武汉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十四五”时期,湖北省提出要“将武汉都市圈打造成引领湖北、支撑中部、辐射全国的重要增长极”,武汉市提出要“加快建设以武鄂黄黄为核心的武汉都市圈”,《关于加快推动交通区位优势转化为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链接优势的实施意见》明确推进武汉都市圈“硬联通”项目建设。

    武汉地铁集团将持续坚定践行轨道交通服务城市能级跃升的“时代使命”,严格落实“武汉都市圈”发展战略,配合相关部门完善线网规划修编,推动轨道交通规划与总体规划相适应,支撑武汉新城、长江新区等区域发展,倾力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

    ■ 城市交通脊梁显担当

    总客运量突破100亿

    武汉地铁开通运营20周年,对于现任3号线龙阳村站值班站长彭涛来说意义非凡。2004年7月28日,1号线一期工程开通首日,作为宗关站首个接发列车的站务员,彭涛十分自豪:“我记得当天前来尝鲜的市民,情绪如同天气一样热情高涨,所有乘客的脸上都挂满了笑容”。

    2012年底,全国首条穿越长江、武汉首条地下线路2号线一期工程开通,穿越长江的“钢铁长龙”将隔江相望的汉口、武昌紧紧连在一起。此后数年内,武汉地铁快速实现由“穿越长江”到“环通三镇”“织线成网”的蝶变,轨道交通将空间距离转化为精准的时间距离,逐渐发展成为城市骨干交通力量,武汉市民的出行方式随之改变,出行半径不断增大。

    “2号线开通数年,光谷广场站成为全线的‘人气中心’,日最高集散量达到29.4万人次,至今还没有车站突破这一纪录。”时任光谷站区站区长的胡海宏介绍,随着2号线南延线、11号线一期工程开通,地铁深入光谷腹地,加之7、8、5号线驶进南湖、黄家湖、江夏,周边市民、学生的地铁出行线路选择更加多元,光谷广场站客流逐渐分散至周边其他站点,但车站历经考验所积累下的大客流组织工作经验为众多重点车站提供了参考。

    地铁的通达,为沿线经济发展和市民乘客生活带来深刻变化的同时,也映照出城市交通格局的演变和发展。现如今2、3、4、6、7、8号线共6条线穿越长江、汉江,每天有90余万人次乘坐地铁过长江和汉江,“过江难”早已成为历史。

    武汉地铁运营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2024年以来,武汉地铁线网日均客运量约400万乘次,全市公共交通占比达到68%。地铁已成为市民出行的首选,无论是天降大雪,还是暴雨来袭,或者举行大型活动期间,地铁都是市民最靠得住的交通工具。

    今年春节前后,武汉经历两轮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天气,武汉地铁做到全员备勤,采取非常规运营组织、非常规检修模式、非常规服务保障,实现了每天准时开班、安全运营。雨雪冰冻天气里,作为城市公共交通,地铁分担率一度达到八成,城市骨干交通动能得到充分发挥。

    6月24日13时22分37秒,当武汉地铁客流监控大屏数字跳至“10000000000”,现场工作人员一片欢呼,武汉地铁总客运量突破100亿。数字快速跳转的背后,是市民出行高效化转型的生动写照,是城市综合交通体系构建的智慧跃升,是因出行便捷而提升幸福感与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

    把“城市地铁为人民”的理念贯穿始终,武汉地铁坚持问需于民,推动运营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党的二十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2号线汉口火车站中心站长姚婕带领团队,凝聚多方力量推出“通途行动”服务品牌,与铁路汉口站、天河机场等单位联合打造“空铁地心连心”服务,提供“一站式”“点对点”预约等暖心帮扶服务,全力打造全程式无忧出行体验。

    近年来,武汉地铁持续深化“微笑服务”,不断创新推出“末班车守候”“便民服务卡”“四导服务”“‘强冷弱冷’车厢”等特色服务举措,守护广大市民乘客幸福出行路,推动城市功能品质得到进一步提升。

    发挥城市公共交通服务功能的同时,武汉地铁坚持打造“书香地铁”品牌,上线主题专列、打造主题车站,举办阅读快闪、集章打卡等现象级读书活动,地铁公共空间没有围墙、无需预约,市民乘客可以随时走进来参与其中,助推城市品质功能的提升。此外,武汉地铁依托“大学之城”,培养出一支超过7万人的地铁志愿者队伍,传播地铁文明,弘扬城市文明,地铁站里的“红马甲”已经成为一道亮丽的文明风景线。

    ■ 锻造铁军精神勇担当

    地铁建设实现多项全国“第一”

    武汉地铁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武汉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全国罕见,曾被认为是建设地铁最困难的城市之一。面对重重困难与挑战,武汉地铁秉持“敢为天下先”的英雄气魄和“拼搏赶超、有诺必达”的企业精神,突破武汉水系丰富、地下岩溶较多等诸多挑战,6次穿越长江、汉江,在挑战“不可能”中完成了一个又一个壮举。

    1号线是全国第一个成功实现基于通信的移动闭塞的线路。

    2号线是全国首条穿越长江的地铁线路,也是贯穿武汉东西走向的“黄金走廊”,如今日均客运量突破百万乘次。

    7号线越江隧道是世界首座公路与轨道交通合建的大盾构隧道,曾荣获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被称为“万里长江公铁第一隧”。

    5号线是华中首条实现全自动驾驶的地铁线路,乘客站在车头观赏隧道风景,一览无遗。 

    众多武汉“地铁之最”中,在建的12号线与既有、在建及规划的18条地铁线路可实现换乘,是名副其实的“换乘之王”;今年,前川线二期工程通车后,7号线运营里程将达88公里,是武汉最长的地铁线路。

    随着轨道交通线网的铺开,地铁建设的品质也不断提升。目前已有7条线路工程荣获12项次国家工程质量奖。其中,地铁6号线荣获“国家优质工程”金奖,武汉地铁徐家棚站综合交通枢纽荣获2019年度菲迪克“工程项目特别优秀奖”,武汉三阳路长江公铁隧道工程荣获2021年度菲迪克“工程项目优秀奖”,该奖项被誉为工程界的“诺贝尔奖”。

    今年武汉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开通前川线二期、11号线二期及三期首开段3条轨道交通线,届时武汉地铁运营里程将从486公里增至517公里。

    目前,武汉地铁在建里程约156公里。首条地铁环线12号线的建设正如火如荼,作为轨道交通线网“环+放射”骨架结构的重要组成一环,这条地铁线联通武汉三镇,串联了7个行政区域;目前武汉轨道交通既有线路与天河机场及市内四大火车站等城市交通枢纽实现无缝对接,新港线一期工程建成后将强化武汉火车站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加密轨道线网对武汉东部地区覆盖,支撑杨春湖城市副中心、北湖产业生态新城等城市重点功能区;11号线四期、新港线西延线将让武汉再添两条过江通道。

    伴随每条线路的开通,武汉轨道交通工程技术创新屡获突破:在全国率先将移动式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引入地铁竣工测量,为运营维护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在国内首次实现了TD-LTE技术承载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应用,有效提升了车地通信的稳定性和抗干扰性;5号线采用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FAO系统,实现目前世界上最高级别的自动运行。

    武汉地铁始终坚持“建百年地铁,铸精品工程”建设理念,秉承“始于责任,因爱谨行”安全理念,从第一条轨道交通线路——1号线一期工程开建以来,一条又一条地铁从宏伟的蓝图中呼啸驶来,成环连网。这些线路不仅覆盖交通繁忙的中心城区,还深入武汉三大国家级开发区和各新城区的工业发展腹地,为武汉“光芯屏端网”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了交通助力。

    ■ 坚持“地铁+物业”经营理念

    多元经营融合发展

    武汉地铁集团坚持“地铁+物业”发展战略,积极探索TOD模式开发建设,推动多元经营融合发展,以市场化为导向,大力挖掘地铁资源价值,加快盘活经营业务,推动多元经营业态一体化融合发展。逐步实现由“被动输血”向“主动造血”转变。

    武汉地铁资源经营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武汉地铁资源经营发展是一个从无到有、从规模到品牌的过程。2004年,1号线一期工程开通,最初只在沿线车站设置几个商铺、商亭,经过20年发展,包含便利店、咖啡、生鲜市场和各类生活配套在内的业态越来越多元化,既方便了市民乘客,也宣传了周黑鸭、仟吉等武汉本地品牌。目前,武汉地铁资源实现集约化、专业化经营,自持商业及办公物业遍布三镇,三峡集团、华中首家京东MALL等知名企业和商家被成功引入。

    近年来,武汉地铁资源经营逐步形成以轨道交通线网为轴心,地铁自持商业(即独立上盖、地下商业街、出入口及风亭配套、站厅商铺及公共空间临时利用商亭五类)、P+R停车场、自助设备、临时场地及接口通道等多业态全面发展的良好局面,建立了武汉地铁特色商业文化。伴随着资源经营体量增加,武汉地铁着力打造多样化、连锁化的地铁品质生活圈,实现地铁资产的保值增值。

    今年,武汉地铁新增商业项目逐一惊艳登场。2月,司门口黄鹤楼站集装箱市集亮相,为游客打卡黄鹤楼红墙增添许多乐趣。下半年,武汉东站与花山河站商业街、“城市先锋领地”徐家棚M758商业项目、赵家条印象里、三阳中心、佛祖岭友邻LIVE等项目将陆续开业。12月底,武汉地铁首家自营酒店、华住集团旗下“桔子水晶”酒店品牌——街道口中航广场桔子水晶酒店也将璀璨开业。

    武汉迅博文体广告发展有限公司立足轨道交通沿线广告经营、商业通信、体育设施、品牌文化四大板块,打造具有地铁特色的文体广告通信产业。近年来,广告经营业务积极应对融媒体发展趋势,重点对江汉路、街道口等多个核心站点广告媒体进行提档升级,积极承担公益广告发布责任;商业通信业务提前介入工程建设环节,实现手机通信信号与新线运营同步开通;体育设施业务充分利用轨道交通沿线零星用地,建设徐州新村滨江篮球公园、佛祖岭游泳馆、堤角足球运动公园、三角路和黄浦路口袋篮球场等,构建“12分钟体育健身圈”,满足市民乘客体育锻炼需求;品牌文化业务融入武汉文旅特色,打造樱花专列,掀起“相约春天赏樱花”的热潮。

    武汉迅和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秉承“精细管理、用心服务、做红色物业标杆企业”的服务理念,将物业服务化作城市服务的触手,逐步打造成为具有武汉地铁特色的高端物业服务品牌,主编湖北省首部《城市轨道交通站场物业服务规范》。迅和公司成立4年来,外拓业务规模连续4年翻番,目前物业管理面积达700万平方米,业态涵盖轨道交通、地下商业、住宅、商住综合体、写字楼、高科技产业园、体育场馆和文旅项目等,匠心城·徐家棚、三阳中心项目成为武汉市物业管理示范项目。

    ■ 多位专家高度评价

    “武汉是地铁建设最有成就感的城市之一”

    武汉首条轨道交通线路——武汉地铁1号线于2004年7月28日开通运营,武汉成为中国内地第七座开通城市轨道交通的城市。

    “武汉因其地质条件复杂,是修建地铁最困难的城市之一”。这是业内专家的共识。

    中国工程院院士钱七虎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武汉修建地铁殊为不易,一方面要穿越长江,面临很多复杂的技术难题,还要克服复杂多变的地质条件。同时,他也表示武汉地铁20年成绩显著,“武汉是地铁建设最有成就感的城市之一,武汉地铁的快速发展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中国工程院院士钮新强表示,武汉地铁线网规模排名居全国前列,作为长江设计集团首席科学家,他自豪的是长江设计集团参与了武汉地铁几乎所有线路的勘察设计,并有幸成为武汉轨道交通产业创新联盟的三家土建工点设计代表之一。他说:“今时今日之武汉地铁,已经是穿江越湖、畅联三镇、通达八方,形成了一张‘绿色、低碳、高效、便捷’的轨道交通网,为武汉市民出行提供了极大便利,为武汉城市建设搭建了交通骨架,为武汉社会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熊朝辉带领团队完成了武汉已建成轨道交通90%的设计任务。他表示,武汉地铁12条线路组成的轨道交通网络,为大武汉注入了发展活力,自2000年第一条线路建设以来,武汉地铁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单条线运营到网络化管理的历史转变。武汉的许多地铁建设经验也被其他城市借鉴。

    行业资深专家、湖北省岩土工程界知名专家袁内镇表示,武汉地处长江、汉江交汇处,既有丰富的地下水,也有坚硬的岩石、易塌陷的岩溶,以及深厚软土,从岩土工程角度来说,武汉是全国建设地铁最难的城市之一。20年来,武汉地铁注重创新技术运用,目前应对地下岩溶已经形成一套成熟的技术,“和水作斗争”的降水布置也有一套成功经验,武汉地铁向全市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策划:武汉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撰文:曾斯 刘丹丹 袁永华

    [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