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讯(记者汪甦 通讯员程刚 程琳)8月12日傍晚,武汉钢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钢有限”)条材厂经营管理室的产品销售主任经理刘毅,正忙着处理来自全球各地的询单。“才一会儿工夫,又多了不少海外发来的邮件。”话音刚落,手机就响了。他看了一眼来电,笑着说:“又来一个。”
近日,武钢有限U71MnH热处理钢轨获得中铁检验认证中心认证,进入国铁采购名单。
“我们的制造能力不断提高,产品线越来越丰富。”武钢有限条材厂相关负责人告诉长江日报记者,如今,武钢有限可以生产并供应全系列的“热轧+热处理”钢轨,不仅涵盖国内从普通铁路到高速铁路、货运重载乃至城市轨道交通的所有需求,还能满足使用欧标、美标钢轨的国外用户。
决定高铁运行速度的主要因素是钢轨性能,其中一个重要参数是钢轨的硬度。与普通钢轨相比,热处理钢轨经过特殊淬火工艺处理,更加坚固耐磨,使用寿命更长。
走进钢轨生产线现场,记者看到,火红的钢坯在轧机间穿梭,不到3分钟就轧制成100余米长的钢轨。随后,钢轨带着余温进入热处理线,工人们在控制室内进行着钢轨淬火的精准操作。
去年9月28日开通运营的我国首条跨海高铁——福厦高铁使用的高铁钢轨,就出自这条生产线。
“我们对钢轨的精度控制达到了极致。”武钢有限条材厂型材分厂副厂长段文曾参与高铁钢轨的自主研发工作。他坦言,经过无数次尝试,钢轨的高度波动被精准控制在了两张打印纸的厚度。“这就像是为高速列车打造了一条精密轨道,即使是在450公里的时速下也能保持‘风驰电掣’的速度与‘平顺丝滑’的舒适度完美融合。”
武钢有限首创钢轨全万能精轧孔型系统,开发了56项核心技术,使得“武钢造”钢轨在福厦高铁泉州湾跨海大桥上,率先通过CR450复兴号动车组时速453公里的超高速测试,实现了“立币不倒”的奇迹。
如今,在我国已投入运营的超过4万公里高铁线路中,超过一半是由武钢有限生产的钢轨铺就。
“从最初的技术引进到自主研发,我们在全球市场站稳了脚跟。”段文介绍,从上世纪70年代参与援建东非和中南非之间的坦赞铁路,到如今多种轨道用钢的研发与量产,武钢有限在新旧动能转换的过程中主动求变,迎来了更多机遇和发展空间。已开发的不同品种和规格的热处理钢轨,不仅在国内多个项目上广泛应用,还出口到亚洲、非洲、南美洲和北美洲等地。
“我们这条钢轨生产线一直保持着满产满销的状态。从目前情况来看,这样的状态还将持续下去。预计今年的出口量与去年相比将实现翻番。”看着长长的订单表,刘毅对“朋友圈”不断扩容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