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光谷·华为杯”第七届中国研究生创“芯”大赛决赛在华中科技大学光谷体育馆举行。
长江日报讯(记者李佳 通讯员武人才)“争气了没?”8月14日傍晚,见到刚走出考场的学生,华中科技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教授王兴晟不忘打趣。
当日,“中国光谷·华为杯”第七届中国研究生创“芯”大赛(以下简称创“芯”大赛)决赛在华中科技大学光谷体育馆举行。王兴晟指导的博士阳帆、硕士黄俊澄和袁维涛参赛,他们组成“给王老师争气队”,进行了一场长达6个多小时的现场比赛。
“中国在集成电路全球竞争中能不能取得优势?人才是行业发展的头等大事。”中国集成电路创新联盟副理事长、秘书长,华中科技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名誉院长叶甜春介绍。而创“芯”大赛,旨在为国家培养芯片高端人才。
赛事由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等单位主办,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市人才工作局和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承办。
14日上午,长江日报记者看到,500多位研究生参赛者带来笔记本电脑参赛。组委会宣布比赛规则:比赛中不得使用任何通信软件;不得使用网络搜索;使用U盘需举手示意,在监考监督下使用……11时整,比赛开始。
下午2时许,记者再度探访考场发现,一片静谧中,键盘上指尖翻飞、绿白代码跳跃。
90后、00后参赛者的队名个性味十足:湖北大学的“物理学不存在”队、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风向决定发型”队、上海交通大学的“光·头·强”队、广东工业大学的“芯上人”队等。
“使命感不在嘴上,都在代码里,他们是靠谱的未来‘芯’希望。”创“芯”大赛秘书处负责人、清华海峡研究院创新人才部主任张逸轩介绍,以现场上机形式比赛,“大赛不仅考查学生实验室做科研项目的能力,更看重这些未来从业者运用工具完成设计及仿真、跑通电路的能力。将这一能力完整展示,即使是6小时,时间也非常紧张。”
“给王老师争气没?”当记者问到这个问题,华中科技大学微电子专业90后博士生阳帆不好意思地笑了。他自豪地介绍,该校集成电路学院、光电子学院等拥有大批像“王老师”一样既有海外科研背景又涉足过产业的指导老师,薪火相传,团队身处光谷,深度融入产业,面对实操题,能“拿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