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汉市中心医院推进“一院多区”高质量发展。

杨春湖院区开诊一年已成为当地优质医疗高地。

不断推进医学技术发展,让更多患者受益。

“以患者为中心,以疾病为链条”的专病中心模式让“医生围着患者转”。

多项创新服务和特色诊疗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就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征程万里,初心如磐。140余载精诚济世、砥砺前行。从9间平房组成的诊所到大型三甲综合医院,从汉口南京路延伸至长江南北两岸一院多区新格局,从关注疾病治疗到医防融合全程健康管理,武汉市中心医院始终与人民同心、与时代同频,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不断加强临床专科能力建设,全面提高诊疗服务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建立健全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医疗服务模式,着力打造现代化医疗高地,建设国内一流数智化综合医院,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系统连续的卫生健康服务,不断谱写新时代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 杨春湖健康“地标” 百万居民有“医”靠
1个月前的一天傍晚,武汉站候车大厅内出现惊险一幕:一位27岁的小伙突然倒地呼吸心跳骤停,被救护车紧急送往离武汉站最近的武汉市中心医院杨春湖院区。医院急诊科、重症医学科等多学科联动,在ECMO团队努力下,小伙转危为安。像这样与“死神”赛跑的生命救援,成为杨春湖院区医护人员奔忙的常态。
百年名院跨江扩容,填补区域三甲医疗空白。2023年8月7日,武汉市中心医院杨春湖院区正式对外开放门诊及住院医疗服务,与该院南京路、后湖院区实现同质化医疗,惠及洪山、武昌、青山等区域近400万居民。医院打造空地一体化急救,构建“15分钟医疗圈”,除了D601免费定制公交、地铁站便民摆渡车等便捷服务,周边公交685路、588路、215路(区间)等多条线路直达院区;而作为武汉站附近唯一一家大型医院,高铁也成为省内外患者慕名来院的“就医直通车”,入出院快捷往返,全程顺畅无忧。
作为湖北省首个数字孪生医院,杨春湖院区积极拥抱数字时代浪潮,一系列数智化服务不断刷新体验。在今年6月启用的武汉市数智化病理诊断中心,医生调阅实现“一秒千片”,经AI分析、人工复阅,工作效率至少提高30%—50%,基层医院遇到疑难病例实时远程会诊,病理服务实现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在“库发一体”智慧药房,药品全自动配发;整个院区应用箱式和气动物流系统,实现标本、无菌敷料等无人配送;在智慧病房,通过床旁交互系统轻点屏幕,音视频互动等各类智能服务触手可及。
■ 从“心”出发攀高峰 托起健康“心”希望
心脏多了个“小心眼”引发脑梗死,纯超声引导下医生“零射线”介入封堵心脏漏洞,消除了脑梗再次发作隐患;在心脏里创造一个高压脉冲电场消除房颤,助患者远离最危险的“心动”;心脏“阀门”关不上、升主动脉瘤样扩张埋下“血管炸弹”,通过微创换“心门”、人工血管“拆弹”一站式解除患者致命“心病”;“人工心脏”植入让衰竭的心脏重新恢复活力……近年来,作为武汉市心血管病医院,医院心血管病学科发展跑出“加速度”,用心护“心”,让更多心血管疾病患者重获“心”生。
去年,医院牵手“国家队”——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在省内设立心血管技术培训中心,助力提升武汉及湖北地区心血管疾病防治水平;医院将在后湖院区新建心血管病“院中院”,打造现代化心血管疾病医疗高地,为急、危、重、难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一站式高水平诊疗服务。
■ 危重症救治一体化 硬核守护“生命线”
医护人员142天日夜悉心守护,550克“巴掌宝宝”历经险阻幸运闯过生死关;老人遭遇严重车祸全身多处受伤,经多学科紧急联合救治脱离生命危险;特重度烧伤男子生命垂危,医院组织近10个科室团队全力救治,历经多次清创和植皮手术,患者重获生机……从新生婴儿到耄耋老人,从突发急救到重症攻关,武汉市中心医院医疗团队始终坚持“生命至上”,竭尽全力为急危重症患者生命护航。
近年来,医院全面整合优质医疗资源,积极构建院前院内急危重症救治“三通三联”一体化救治模式,不断提升急诊急救服务效率和救治能力。如以胸痛中心、房颤中心、国家高级卒中中心、创伤中心等为代表,通过院前院内高效衔接,24小时团队接力,为突发心脑血管意外、创伤患者架起了一站式生命救援“高速路”。此外,医院不断推进医学技术发展,3D腹腔镜下“膜解剖”微创手术、气管镜下介入治疗、血管介入技术等一系列技术紧跟前沿广泛应用,造福各类疑难复杂疾病患者。
■ 一站式专病诊疗 开出疾病“最优解”
患上糖尿病足,8个科室专家一站式联合诊治,患者免遭截肢之苦;遭遇不能“呼吸的痛”,微创介入诊疗及慢阻肺全程管理让患者重获“幸福呼吸”;肠道多发息肉和肿瘤,内外科“双镜”手术联合精准切除早癌;面对凶险的妇科肿瘤,通过筛查、诊断、手术、放疗、化疗等一体化综合诊疗解除危机;聚焦睡眠障碍,整合10余个科室团队力量全方位解决睡眠问题……在武汉市中心医院,“单一疾病、多学科诊疗”成为引领现代医疗服务的新趋势。
今年以来,医院着力打破学科壁垒,秉承“以患者为中心,以疾病为链条”的理念,在全市率先推出一批特色专病中心,重点围绕糖尿病足、慢阻肺、妇科肿瘤、子宫肌瘤、睡眠障碍、结直肠肿瘤、甲状腺肿瘤、房颤、肺部肿瘤、帕金森病、肠梗阻、炎症性肠病、痛风、肥胖、骨关节病、颅内动脉瘤等16个专病,开展“患者不动医师动”MDT服务,通过一体化多学科一站式精准诊疗,为患者寻求治疗的“最优解”。
此外,医院不断深化服务内涵,设立肠功能障碍与肠道微生态诊疗中心、武汉市慢性意识障碍诊疗中心、生殖医学中心、健康管理中心、高压氧治疗中心,以及电生理诊疗、一体化康复平台等特色诊疗,充分满足患者多层次、多元化健康需求。
■ 全过程“患”位思考 舒适医疗“有温度”
近日,在该院后湖院区住院准备中心,48岁的刘先生体验了一次快捷服务,从住院办理到现场完成采血、最后预约好床位和所有术前检查,整个过程仅10分钟。今年4月,武汉市中心医院启用全市市属公立医院首个住院准备中心,打造入院办理、入院后常规检验检查、床位预约的“一站式”服务。
“一站式”住院只是医院改善医疗服务行动的缩影。近年来,医院积极创新理念、优化流程,将“以病人为中心”贯穿于医疗服务各环节,多措并举打通百姓就医堵点难点。一部手机一键开启全流程便捷就医,导诊机器人实现智能助医;率先开展门诊无痛诊疗,患者“睡一觉”即可完成检查和治疗;不断拓展日间医疗服务,患者从预约入院、术前检查到手术实施、出院办理,最快24小时内完成;推广“诊间结算”及床旁即时结算,让患者少跑腿;应对暑期就医变化,推出“夏日黄昏门诊”提供便利……一系列改善医疗服务的“组合拳”,给患者带来舒适化、智慧化全新体验,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就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 线上线下全链条 全程织牢“健康网”
老“糖友”通过“动态血糖监测仪”,在家中的血糖情况就可被三甲医院内分泌科专家实时掌握;居民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心电图检查信息经“云”端,来到三甲医院心功能科专家的电脑屏幕前……为助力“323”攻坚行动,医院早在2021年就率先在全省陆续推出糖尿病、高血压等慢病管理平台,去年又通过慢病管理中心联合专业团队,推行院内院外一体化全流程健康管理新模式。如今“智慧慢病管家”从医院延伸至武汉多个社区,走进千家万户,惠及近百万居民。
手机预约,护理上门。作为全国首发的“互联网+护理服务”品牌——“e护到家”自2019年推出以来,已陆续开展慢病管理、康复护理、母婴护理、专项护理、中医适宜技术、安宁疗护等共38项服务,打通了专业护理服务到家庭的“最后一公里”。
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近年来,武汉市中心医院将防治关口前移,促进医防融合,加快建设数字化医联体,探索全链条服务,推进全程健康管理,致力于打造线上线下数字化连续性医疗服务标杆医院,带动区域慢病“防、筛、管、治、研”工作水平提升,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群众健康。
(文/李蓓 马遥遥 刘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