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讯(记者刘睿彻 通讯员刘静)8月23日—24日,木兰山畔,“樾和林泉白玉兰”民宿全部订满。这里借助“民宿贷”刚刚完成了提升改造,环境优美怡人,居住舒适温馨,客房、设施等有了更高品质。
今年暑假,黄陂区木兰山森林氧吧中的民宿迎来一批批游客,这些民宿风格各异,给了游客多样化的体验。该区市场监管局为全区所有市场主体建立起“信用档案”,特别是民宿企业凭信用就能贷款,帮助企业抓住旅游旺季的市场机遇。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建立民营企业信用状况综合评价体系,健全民营中小企业增信制度。”
目前,黄陂区为全区14.38万户市场主体建立起“信用档案”,让诚信可变现,守信得实惠,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民宿企业凭借“信用档案”享受民宿贷,就是“信用+”创新应用场景之一。
“樾和林泉白玉兰”民宿所属的武汉山樾行旅游文化有限公司品牌创始人刘泊宁介绍,有了“信用档案”,企业没有提供任何抵押物,就向银行贷到150万元。目前已投入70万元,完成了旗下3家民宿的升级改造。
近年来,随着武汉旅游环境越来越好,民宿经济持续升温,对民宿的升级改造也在持续推进。
刘泊宁告诉长江日报记者,过去,向银行贷款需要抵押物,而民宿的房产主要来自租赁物业,创业者、经营者往往需要用个人房产进行抵押,对创业者来说负担不轻。这一次,工商银行黄陂支行的工作人员上门,通过前期银行征信以及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结合企业经营情况,认为企业信用可靠,就办理了授信。
工行黄陂支行公司部经理施展介绍,黄陂区在全市率先开展“民宿贷”,目前已对4家民宿企业办理了500余万元的授信。
建立覆盖全区市场主体的“信用档案”,难度不小。黄陂区有汉口北大市场和木兰景区群特色经济主体,市场主体流动性高,信用水平参差不齐。
去年,黄陂区作为省、市“推行个体工商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风险分类管理试点”,开始大规模盘“家底”,一方面打破数据壁垒,联合区发改局、税务局等部门,将各自的市场主体信息上传到数据交换平台,另一方面帮助市场主体修复信用。
该区将市场主体的信用状况及时更新到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中,不断完善“信用档案”。完成全区市场主体“信用档案”全覆盖后,该区依托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创新“信用+”多个应用场景,让信用变现。
黄陂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深入推进“信用+融资”“信用+政务服务”“信用+监管”场景应用,构建各类信用信息和应用场景共享环境,让信用成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