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是个名不副实的词,要不,怎会有“人形机器人”这个奇怪的补充名词出现?
我们谈到机器人,常常指工厂使用的“机械手”,它们的外形就像一条手臂,在固定范围内做精准的固定动作就可以,不需要有人的外形。
今天很多文章分析,机器人还是需要人形,因为人的样子才催生交流感和购买欲,否则只有工业界会接受。
现在的人形机器人已经发展到可以在舞台上表演,陪护老人与其聊天,替代人类去做危险、重复的工作,甚至是可以复制另一个自己。
日本“现代机器人之父”石黑浩曾用“Geminoid”这款人形机器人复制了一个自己出来。他让这个人形机器人代替他去欧洲或南美洲做演讲。“这样我就不用坐那么久的飞机了,人形机器人到达目的地后,就会自动开始替我演讲,但他现在还无法回答听众提问,所以我会通过远程操作来回答问题。我只要将时间和精力花在演讲结束后的问答环节就可以了。这样一来,我的存在就相当于变成了2倍。”
后来,“替身”人形机器人总被邀请去演讲,石黑浩本人却不再被邀请,他称“这让我有些介意了。偶尔我会产生反正自己早晚也会死去,那倒不如让Geminoid替我活着的想法。但是如果所有事情都让Geminoid去做的话,我又会感觉自己似乎成了一个废物。”
你看,通过人形机器人,人类也在不断了解自己,思考“人的存在意味着什么”。
王永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