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仔村(轨道产业基地)站。

黄陂广场站艺术主题为“木兰盛景”。

黄陂前川车辆段列车整装待发。
_b.jpg)
武汉地铁驶入黄陂前川。

武汉地铁商业项目赵家条印象里开业。
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武汉轨道交通7号线北延线工程横店站(不含)至黄陂广场站段(下称“前川线二期工程”)建成通车,武汉地铁运营里程突破500公里。江夏区佛祖岭友邻天地、汉口老城腹地的赵家条印象里以及汉口江滩的匠心城·三阳中心三大地铁商业综合体相继开业,为市民带来更加多元、便捷、舒心的生活体验。
地铁见证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科技腾飞。从无到有,从技术依赖进口到自主创新,武汉地铁建设展现出强大的科技实力,先进的盾构技术让地铁隧道在城市地下高效掘进,智能控制系统确保列车安全、准点运行。地铁成了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为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地铁推动着城市的经济发展。它连接了商业中心、工业园区和居民区,促进了人员、物资的快速流动,带动产业繁荣。地铁如同城市的经济动脉,为国家的经济建设贡献着巨大力量。
地铁也体现了新中国对民生的高度重视。它为人们提供了便捷、舒适的出行方式,减少了通勤时间,提高了生活质量。自2004年武汉第一条地铁开通以来,20年累计运送乘客超过百亿乘次。今年以来,日均客运量约400万乘次,最高达到597.54万乘次,全市公共交通占比约68%,地铁已成为城市骨干交通力量。
第二届联合国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开幕式上,中国提出“交通是经济的脉络和文明的纽带;交通推动经济融通、人文交流,使世界成了紧密相连的‘地球村’”。
今年是“十四五”时期非常关键的一年。“十四五”是我国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和建设交通强国的第一个五年期,武汉作为交通强国试点城市,提出全域公交一体化和公交优先发展试点任务,明确了城市客运行业发展方向和重点。
到2025年,武汉将基本建成以轨道交通和中运量公交为主体,城市公交为基础,出租汽车、定制公交为补充,水上公交为特色,慢行交通为延伸,综合换乘枢纽为锚固点,便捷高效、优质一体、智能智慧、绿色安全、健康持续的现代城市客运体系。作为城市交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武汉地铁正在书写浓墨重彩的历史篇章。
■ 地铁直达黄陂前川,武汉地铁最长线路刷新纪录
前川线二期工程线路起于黄陂广场站,沿黄陂大道、双凤大道、黄孝大道、川龙大道等主干道南北向走行,止于已运营的横店站。设站3座,分别为黄陂广场站、百泰路站、青仔村(轨道产业基地)站。
走进特色站黄陂广场站,车站艺术主题为“木兰盛景”,艺术设计以白色与铜色作为颜色基调,烘托黄陂地区不断走向现代、繁荣的地域气氛,站内将盘龙文化,木兰花景、民居建筑等独特的文化元素提炼成几何形态,巧妙设计于天花柱面。
前川线二期工程采用6辆编组A型车,最快运行时速为100公里,在天阳大道站以北预留了时速120公里的设计条件。
前川线二期工程全长15.11公里,与7号线、前川线一期贯通运营后,7号线全长将达到84公里,是武汉地铁最长的线路,列车跑完单程用时约112分钟。新线开通后,全线按照大小交路1:1组织运营:工作日大交路从黄陂广场站至青龙山地铁小镇站,小交路从巨龙大道站至板桥站;休息日大交路从黄陂广场站至青龙山地铁小镇站,小交路从巨龙大道站至青龙山地铁小镇站。
7号线全线共有换乘站10座,可与1、2、3、4、5、6、8号线共7条线换乘,前川、横店、盘龙城片区居民前往中心城区和武汉重要交通枢纽都非常方便。前往武昌火车站,乘坐7号线直达;前往武汉火车站,可在徐家棚站换乘5号线;前往天河机场、汉口火车站、武汉东站,可在巨龙大道站换乘2号线。届时,黄陂居民搭乘地铁40分钟左右可以到达天河机场,1小时左右可以抵达武广及江汉路商圈。
前川是黄陂区政治、文化中心和全域旅游的核心承载地,地铁通到前川,是许多黄陂居民翘首企盼的事情。中秋前夕,家住黄陂百乐街的大一新生小陈从学校所在的江夏回家,她笑着说:“等地铁通到前川,我从学校可以直接坐地铁回家了,在黄陂广场站下车走几步就到家门口。”网友丁丹留言说,通车后,去一趟黄陂广场,不用先坐公交车到汉口火车站排队转292路了,计划国庆期间专门陪同长辈们乘坐地铁去黄陂广场周边逛逛。
前川线与7号线贯通运营后,一线纵贯武汉南北,是重要的市域骨架线。建成通车后,进一步缩短北部新城组群与中心城区的时空距离,串联金银湖居住组团、盘龙城经济开发区、横店临空产业组团、前川产业新城等四大功能片区,是黄陂连通主城的重要客运走廊,也是黄陂产业发展的重要产业轴线。这条全市最长地铁线路,进一步把北部新城组群与南部新城组群连接起来,乘坐地铁可直接从黄陂经过主城区,途经20余个商圈、广场和景点,直达武昌火车站,通达至江夏城区,社会和经济意义重大。
■ 跨越铁路轨道群,完成超大跨度轨道交通桥梁转体施工
前川线二期工程是武汉地铁线路同一区间穿越铁路点位最多的线路,出入段线及余彭塆站—横店站区间共4处与既有铁路存在交叉情况,涉及上跨及下穿既有铁路线。
上跨铁路处涉及范围大,且铁路结构形式多样,铁路专项设计难度大。根据相关管理要求,上跨铁路采用转体施工,且合龙段应设置在铁路建筑限界外,在保证穿越铁路安全的情况下,同时兼顾前川线线路行车速度的标准要求。
今年上半年,历时月余,前川线二期工程顺利完成5座转体桥施工。其中最难最大的当数上跨京广上行货车线等8股道的3座连续梁转体施工。
由于要上跨8股铁路轨道,经多方综合研究比选,决定采用3个大型T构同步转体的连续梁桥方案。这个方案可以在不影响铁路正常运营的情况下,通过在铁路旁搭设支架进行桥梁现场浇筑和T构转体施工的方式,实现桥梁的快速架设。
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创新性地提出了大跨度连续桥梁方案,实施过程中进行3个大型T构的同步转体,转体吨位均为15000吨,创造了国内轨道交通之最。
据了解,该桥梁的顺利实施实现了国内轨道交通的“两个之最”,轨道交通连续梁跨径最大,长达156米;轨道交通领域单体转体吨位最大,重达15000吨。
这段跨越铁路轨道点位最多的区间,也是武汉地铁两站之间的最长区间。从横店站乘坐地铁到青仔村(轨道产业基地)站,时长8分多钟,长约10公里。虽然有多处转体合龙施工,但是在乘坐过程中,感觉却非常舒适。这是因为设计与施工人员充分考虑各种因素,铺轨施工精益求精,增强乘坐舒适感。
施工期间,武汉地铁和铁路相关部门、施工单位每周组织召开协调例会,确定方案进度、工期节点等。由于转体施工涉及铁路正常运营,项目部通过优化设计方案,前期“节省”出不少时间,为后续转体施工提供充足时间保证。
“我们很支持地铁建设,天天到工地旁边看建设进度,盼望早日通车。”家住附近的村民黄红英笑说,第一次看见桥梁转体,感觉大开眼界。
■ 技术不断追求创新,工程管理精益求精
据了解,前川线二期工程还拥有武汉地铁多项“第一”。
7号线配备野芷湖和前川2个车辆段,新建的前川车辆段是目前武汉地铁占地面积最大的车辆段,面积40.48万平方米。目前已建32列车停车列检位,远期预留20列车停车列检位。
武汉地铁首次与维修基地建立联络线。在前川车辆段建有一条直通中车长客的联络线。以后,如果有列车要前往维修基地,不必用货运平板车拖运,直接通过轨道联络线到达基地。
前川线二期工程地下段是武汉地铁首批采用预应力混凝土长轨枕式整体道床。长轨枕采用工厂预制,对于轨底坡、轨距等几何形位的施工精度控制非常方便,提高了轨道安装效率。长轨枕式整体道床不仅整体性好,而且大大提高了轨道平顺性,旅客乘坐更加舒适。
此外,前川线为武汉轨道交通首批采用高分子疏散平台的线路之一,采用“钢支架+高分子材料”疏散平台,减小平台板自重,安装更换方便。目前,全线疏散平台与原水泥基疏散平台方案相比,大大节约了工期,减小了安装难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黄陂广场站等车站,只见照明配电箱、空调机房、冷水机房、环控机房等设备用房,设备布置合理,管线横平竖直没有交叉碰撞,美观大方。前川线工程首次在静电地板下面、新风道采用玻化砖地面,使通信、信号等机房静电地板下施工方便、干净、美观,让“风更加干净”,令后期维护更加便捷。
前川线工程施工中首次采用“一体化”耐火风管,根据设计的不同需求,选择不同的规格,能够完全满足设计的各项防火要求,风管安装效果美观,施工方便简洁,后期维护要求简单。
地铁运营相关专业人员深度参与新线建设、车站装饰装修并提出合理化建议,提前熟悉掌握设备设施性能,编制运维规范和客流组织方案。“超长线路运营,除了对调度员提出了更高要求之外,还对开班前的轧道、收班后的运维等工作均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需要细抠每一个环节,争分夺秒。”武汉地铁运营有限公司线网运营指挥调度中心相关负责人说。同样,7号线乘务车间提前优化司机交接点的位置,“7号线共设司机交接点4个,一名司机单次最长行车38.7公里、时长58分钟,确保驾驶时精力充沛、注意力集中。”7号线乘务车间相关负责人说。
■ 武汉地铁三大商业体开业,人气爆棚突显地铁TOD优势
9月27日、28日,武汉地铁佛祖岭友邻天地、赵家条印象里、匠心城·三阳中心三大商业体相继开业。从1条线路到如今12条线路,武汉地铁努力挖掘地铁线网商业资源,坚持“地铁+物业”发展战略,积极探索TOD开发模式,从最开始的商铺商亭发展到现在包含便利店、生鲜市场、商超、酒店、写字楼和各类生活配套在内的多元化业态。20年来,武汉地铁坚持新发展理念,努力挖掘、盘活资产,发挥地铁TOD优势,深入实施“地铁+”模式,推动“站城一体”和“产城融合”,形成了充满活力的商业消费带,地铁经营再上新台阶。“TOD”(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模式,即“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模式”。
赵家条印象里与地铁3、8号线赵家条站无缝连接,包括1栋43层写字楼及商务酒店和6层裙楼商业。赵家条印象里核心辐射范围1.5公里以内有近20万常住人口,赵家条站日均客流量接近2.5万人次,赵家条印象里将为他们打造全新消费和生活场景,购物就餐、生活社交就在“回家的路上”。
赵家条印象里充分把握轨道交通优势,首创“高端宴请+休闲娱乐”的招商组合,填补江岸区商业版图空白和生活品质提升。引入至潮影城、尚KTV、青螺湖湘小馆、焗钉融合餐厅、乐刻精品健身、汉味小镇等多家城市及区域首店,为周边客群带来全新消费生活体验。
三阳路商业综合体紧邻地铁1、7号线三阳路站,拥有1栋46层甲级写字楼、二期1栋45层写字楼及星级酒店,以及6层裙楼商业。走进匠心城·三阳中心商业综合体三楼,6座造型精美的无柱大厅格外亮眼。
6座大厅风格各异,鎏金岁月厅空高9米,繁华典雅;深蓝恋曲厅打造亚特兰蒂斯海底神殿氛围;千山暮雪厅整体以水晶为基调,可配合灯光营造不同色系氛围;梦里长安厅还原大唐盛世的繁华与辉煌,打造沉浸式东方美学婚礼。这里还有专为儿童生日集会打造的大厅,设计提取太空世界元素的星河乐章厅,提取小熊经典卡通形象的梦境乐园厅。
佛祖岭友邻天地项目无缝对接2号线佛祖岭站,站厅上盖3层商业建筑。目前佛祖岭站工作日客流3万人次,周末近5万人次,最高客流达到了6.8万人次,整个车站随着光谷区域的繁荣也日益繁忙。
佛祖岭友邻天地项目建筑面积约2.5万平方米,以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圈”为目标,引入苏宁电器、萤秀KTV、兰纳·象SPA、乐刻健身、达美乐比萨、名创优品、元祖食品、华为、蔡林记、屈臣氏、零食玩家等商户,通过聚焦餐饮又搭配多元内容的业态布局,让就餐、休闲、娱乐、购物等都能在此一站式体验。
近年来,武汉地铁集团以优化城市通勤环境、提高市民生活品质为目标,致力于打造缤纷、多元、时尚的便民商业服务场景,构建服务于民的轨道交通城市生活圈。截至目前,武汉地铁中山公园、中南路、江汉路、武汉商务区、徐东大街、取水楼、岳家嘴、园林路等多个站点均形成了成熟的站内商业街,市民不出地铁站就能逛遍三镇商圈。可以说,在武汉地铁TOD秉持的“生态、智慧、幸福”三大建设理念中,“幸福”是终极目的。20年来,无论是地下空间、车站上盖模式,还是场段上盖模式、片区开发模式,地铁TOD建设的初衷都是给市民带来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从TOD项目到TOD集群,再到全域TOD,我们正在打造更多有‘烟火味’的城市节点,为片区提供无限活力的城市开放空间。”武汉地铁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
策划:武汉地铁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