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菜园蝶变“口袋公园”

东新社区党群连心共建和美宜居新家园
长江日报 2024年10月11日

    “以前这里是又脏又乱的小菜园,老人家习惯用粪水浇灌施肥,菜园里臭气熏天,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环境,经常能听到抱怨声。”在东西湖区东山街道东新社区的中心位置,花坛里的菊花开得正盛,不少居民在广场上健身散步,恣意又快活。该社区党委书记曹映萍介绍,在党群齐心协商和老党员的带头引导下,居民主动腾退自家菜地,社区成功将“不受欢迎”的5亩菜地,打造成了人人夸赞的“口袋公园”,成为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东新社区属于农村自建房社区,由于没有物业和业委会进行联动管理,社区建立初期,辖区内存在基础设施薄弱、群众积极性不高、生活环境较差、邻里矛盾纠纷较突出等民生问题。为此,东新社区采用“党团共建”工作机制,组建了平安“小红哨”党员志愿服务团、爱心生活服务团等8大志愿服务团队,并选举有威望、有能力、有担当、善于做群众工作的“五老人员”参与社区建设。

    “现在居民从‘不愿干’纷纷‘抢着干’,有什么好想法、好建议都主动来找社区干部反馈。”曹映萍笑着说,“口袋公园”的华丽变身,就是党群齐心参与社区治理、共筑清廉和美家园的幸福“果实”。

    去年5月,为了解决小菜园脏、乱、臭的问题,东新社区干部、党员中心户、“五老”代表以及群众代表多次进行协商沟通,共谋菜园“微治理”,引导居民腾退菜地,虽然受到部分居民的情绪抵触,但进展很顺利。“只要开了‘小口子’,居民就陆续加入了。”菜地腾退工作启动后,党员中心户代吉平第一时间交出家中的一小块菜地,并主动担任了“调解员”,挨家挨户做居民的思想工作。

    短短3个月时间里,所有菜地完成腾退,不仅没有一位居民要求赔偿,在“口袋公园”建设过程中,每一项资金的使用明细和每一座凉亭长椅的布局,均由东新社区居民共同监管和参与。

    菜地“大户”老林也加入了治理队伍,并当上了游园“义务观察员”。原先开垦菜地时,老林围了一亩地来种菜,在得知菜地严重影响到邻里的生活后,老林带头腾退了菜地,并拉上“菜友”们共同加入口袋公园的建设,还主动巡查游园安全。“公园里的墙绘、凉亭建设都有我们的参与,现在每天到公园里转一转,已经成了饭后的习惯。”老林笑着说,“虽然没了菜地,但多了一片人人共享的‘乐土’,很值得!”

    近年来,东新社区包含“口袋公园”在内的3800多平方米的杂乱空置地块已彻底改头换面,泥土碎石路硬化成干净平整的人行道,老年人有了健身休闲的新场所,小孩也有了家门口的游乐场,一幅幅邻里和谐、生态宜居的清廉和美村居画卷正徐徐展开。

    (文/蔡梦娅 陈子珊 张碧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