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讯(记者赵萌萌)10月18日下午,国家卫生健康委以“加速消除宫颈癌,保障女性健康”为主题,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妇幼司司长沈海屏介绍,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2022年我国新发的宫颈癌病例15.1万例,发病率为13.8/10万,居女性癌症发病第五位,当年死亡病例5.6万例,死亡率为4.5/10万,居女性癌症死亡的第六位,宫颈癌严重危害广大女性健康。
发布会上,湖北省卫生健康委主任陈红辉分享了湖北在筛查和防治宫颈癌方面的创新实践,并表示,为保障宫颈癌患者早诊、早治,湖北省优化工作机制,推动关口前移,为全国加速消除宫颈癌提供“湖北探索”。
据介绍,湖北省从2022年到2024年,为35岁至64岁适龄妇女进行全覆盖的免费宫颈癌筛查,并连续三年将其列入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三年来,省、市、县三级财政累计投入5.95亿元,保障筛查项目的顺利实施。
湖北省率先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探索出高效率、高质量、低成本的宫颈癌筛查路径,年筛查能力突破千万人。目前,群众在家门口的乡镇卫生院就能进行宫颈癌筛查采样。医护人员可通过便携式数字化的设备,将参加筛查妇女的宫颈细胞学标本经自动化制片染色后,扫描上传到AI大数据云诊断平台,完成细胞病理学诊断,实现筛查全流程的数字化。在传统模式下,一位病理医生一天最多能筛查检测100个人,但是数字化以后,可以提升到数千人。另外,为保证筛查结果的准确性,各级质控专家组在人工智能初筛的基础上,对全部阳性和可疑阳性进行100%复核。据统计,湖北省宫颈癌细胞病理学筛查阳性检出率由传统模式的3%提升到5.6%。
项目实施三年以来,湖北省建立了30家县级数字化细胞病理学实验室,为基层培养了一批病理人才。截至2024年9月30日,全省已完成适龄妇女宫颈癌免费筛查934.35万人次,查出阳性人群36.16万人。其中,癌前病变患者8809人,宫颈癌患者1073人,确诊的宫颈癌患者均得到及时有效治疗。
目前全省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治疗率达到90%;对低保、特困、易返贫致贫、支出型困难患者,湖北省一次性补助每人1万元,三年来共计补助近3000万元用于临床治疗,切实做到便民惠民。
今年6月7日,来自武汉的可移动“病理科”——便携式智能扫描仪亮相第20届欧洲数字病理大会。在会上,作为一项惠民工程,湖北适龄妇女宫颈癌免费筛查项目被介绍给来自60多个国家的600多位顶尖病理学家。6月13日,长江日报整版报道《最大规模宫颈癌免费筛查只有中国做到了》,被新华网、光明网、“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等央媒及全国副省级党报联盟广泛转载,澎湃新闻、凤凰网等20多家新闻媒体网站、APP同步转载。仅一天时间,全网传播累计阅读量超2500万。“湖北开展世界最大规模人工智能宫颈癌免费筛查”的微博话题登上热搜,网友点赞:“人民至上真真切切写在一件又一件的民生实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