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生产收获全程机械化

稻谷稻草秸秆,一样也不浪费

长江日报 2024年10月21日

    在畅享荣达农机专业合作社宽敞、高大的稻谷烘干车间,4组烘干机正“开足马力”运转。

    长江日报记者蒋太旭 摄

    畅享荣达合作社,兰燕红察看再生稻长势。

    长江日报记者蒋太旭 摄

    黄陂区李家集街道仰山庙村畅享荣达农机专业合作社今年种植的800亩水稻迎来收割期。合作社负责人兰燕红介绍,今年气候不好,但合作社种植的杂交稻平均亩产仍保持在1700斤左右,这一收获得益于先进的现代化农业机械的助力。

    ■ “从稻谷到稻草、秸秆,一样也不浪费”

    仰山庙村,兰燕红种植的300亩双季稻、200亩再生稻、300亩一季晚稻收割已接近尾声。10月14日午后,合作社田间仍是一幅繁忙的秋收景象。

    稻田里收割机轰鸣,没几分钟就完成了一大片稻田的收割。收割后打出的稻谷直接输送到停在田边的小货车上,运去烘干车间烘干出售,全套机械化收割流程一气呵成。“一台收割机一天可收割四五十亩稻田,这些活如果用人工,四五十人加在一起干一天也干不完。”兰燕红说,合作社有4台收割机,现在是它们最繁忙的时候。

    在已收割完的稻田里,兰燕红的丈夫正驾驶拖拉机实施秸秆粉碎还田作业。被粉碎后的秸秆宛若一层金色的毯子平铺在田间,它们会被下一道作业翻耕于地里,作为天然肥料供养来年的庄稼生长。兰燕红介绍,在此之前,收割后的稻草已由打捆机打捆,作为喂养牛的新鲜饲料卖给养殖户。

    “从稻谷到稻草、秸秆,一样也不浪费,都变成了收益。”说到这,兰燕红笑了。

    在合作社宽敞、高大的烘干车间,4组烘干机正“开足马力”运转。现场一位操作师傅介绍,这4组烘干机一次可烘80吨稻谷,用时两三天。“现在采用的是60℃的低温烘干,这样可以保证新米的品质;如果采用100℃的高温烘干,用时虽会缩短,但加工出来的大米易折碎,品质不好。”

    ■ “再生稻两季比双季稻两季总产量更高”

    这几天,畅享荣达合作社成为黄陂区种粮大户交流学习水稻种植经验的“打卡地”。黄陂区水稻收割及秋冬生产现场观摩会、农业生产及耕地整治工作现场推进会等会议接二连三在这里举行。兰燕红种植的200亩再生稻新品种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稻田里,再生稻叶青籽黄、颗粒饱满,长势喜人。“再过十来天,这季再生稻也要收割了。”兰燕红边查看稻谷长势边“科普”:再生稻与双季稻种植方式最大的不同是,再生稻在头季收割完后,不用再次育种,经过科学田间管护,田里就会自然生长出第二季水稻。

    8月中旬,在再生稻头季收获季,黄陂区农技中心在合作社举办再生稻头季测产现场观摩会,在田间收割现场,通过测量面积、收割称重、测量水分等,得出亩产湿谷1669.6斤、折合干谷1448斤的结果。“今年,再生稻两季总产量比双季稻两季总产量,每亩要高出200斤。”兰燕红说,再生稻投入成本相对较小,经济收益优于双季稻,明年,她计划扩大再生稻的种植生产规模。

    ■ “合作社的农业生产,基本上实现了全程机械化”

    2021年,兰燕红和丈夫流转了1200亩土地,创办了畅享荣达农机专业合作社,从事粮食种植。这几年,现代农业机械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拖拉机、旋耕机、育秧流水线、插秧机、打捆机、铲车、农用无人机……这些先进的农机设备在兰燕红的合作社应有尽有。“从耕田整地、水稻育秧、机插秧、巡田飞防到秋收秋播,合作社的农业生产基本上实现了全程机械化。”兰燕红说。

    合作社还购买了两台无人机,“大个子”是T60农用无人机,“小个子”为多光谱巡田无人机。“采用无人机配方施肥,缺什么补什么,既提高了效率,又降低了成本。”兰燕红说,以前油菜的除草、施肥、收割等工序,最少需要请30—50人劳作,现在只需一个人在田埂上操作无人机就行,省心省力省钱。

    今年合作社又投资十余万元购买了碾米机。兰燕红算了一笔账:今年稻谷行情是每斤1.22元,如果把稻子加工成米后,可以卖到每斤2.5元,相当于每吨稻谷可以多卖200元。兰燕红说,除服务于自家生产需要,合作社的这些农机设备一年中约有80%的时间用于向其他种植户提供社会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