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行研究院”临床研究运营能力同济培训现场。
在药物研发中,临床试验处于确认药物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关键阶段,也是生物医药产业链上投入最多的环节之一。10月26日至27日,“知行研究院”项目走进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开启新形势下国际顶尖生物制药企业与国内顶尖研究型医院科研合作的武汉之旅。
“知行研究院”是罗氏制药中国发起的一项临床研究运营能力培训项目,旨在打造高水平医疗科研创新交流平台,进一步提升院内医疗科研人员学术水平,加速临床试验转化,助力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项目自2023年开启以来,已在国内多家知名研究型医院落地。
■ 为医生临床研究中的“知”与“行”带来更多启发
从领先于国际的“陈氏胰肠吻合”术到将暴发性心肌炎死亡率从50%以上降至5%以内并提供“中国指南”;从制造用于HPV整合检测的体外诊断试剂盒到破解血管里的“长寿密码”,同济医院正焕发出不竭的创新动力。短短6年,该院喷涌近千个医学创新成果。
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如何进一步提升医院临床研究效率、质量,加速成果转化,进而破解医疗技术领域难题,已成为新时代高水平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当前,医学、生物学、技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融合。临床与科研相辅相成,从临床发现问题、研究解决问题,再回归应用到临床,进行医研融合、创新转化的临床研究路径逐渐显现,这也对医院提出了更高要求。
“同济医院始终强调学科交叉融合和开放合作,不断拓宽创新视野。”该院临床研究中心副主任徐沙贝表示,“知行研究院”项目是同济多方合作的一次有意义的尝试。通过培训,为医生临床研究中的“知”与“行”带来更多启发,帮助医院提升学科建设水平,从而惠及更多患者。
■ 通过小组互动式学习提高实战能力
在为期两天的培训中,来自同济医院临床研究一线的70余名医生与“知行研究院”的培训讲师,围绕“临床研究创新与实践工作坊”及“临床运营研讨与管理工作坊”两大核心课程,进行全面的梳理分析与探讨。内容涵盖随机对照试验设计、真实世界研究和数据库建立、临床研究统计分析等多个维度,以全球领先实践经验为医生开展临床研究提供了“实用、管用、好用”的新视角、新思路。
“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不一样,基础研究失败了可以再买一批试剂、小白鼠继续做。但是临床研究完全不一样。”徐沙贝解释道,临床研究的周期很长,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因此方案设计非常重要,如果临床科研能力不足,方案设计就会有硬伤,导致无效投入。
此次“知行研究院”的培训便是着眼于研究方案,同时涵盖不同的研究类型。更重要的是,入选培训班的医生们是带着项目而来,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结合实际案例和老师沟通、交流,而不仅仅是单向输出的理论学习。“这种小组互动形式,可以让我们医生的实战能力得到切实提高,把正在做的项目完成得更好。”徐沙贝说。
文/张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