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文化艺术季落幕

璀璨文脉映照武汉时代新篇

长江日报 2024年11月05日

    □ 长江日报记者黄丽娟

    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11月4日,长江文化艺术季圆满落幕,闭幕式在宜昌奥体中心举行。这场综合性文化艺术盛会,在为期两个月的时间里向世界全景式展现了长江流域文化艺术的波澜壮阔,也让人们持续感悟长江文化持续涵养的生命力、创造力。

    从初秋到深秋,从点亮文化火种到硕果累累,万里长江歌声嘹亮、书声琅琅,中华文化接续传承,步伐坚定。声势浩大的合唱、精彩纷呈的演出、精彩绝伦的非遗展示……武汉这座长江文化的重要代表城市,也通过一场场无与伦比的艺术盛宴,更加立体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 首创“开在长江上”的开幕式

    赓续长江文脉,共创时代华章。长江文化艺术季由长江流域13省(区、市)在武汉携手,共同弘扬长江文化。长江,不仅仅是这场开幕式的舞台,更是几千年来中国文明的舞台,它见证了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的传承与发展,更与当代中国一起迎来现代化的美好愿景。

    在武汉生活了二十年的文艺爱好者张女士,见过很多大型活动的盛大场面,但开在长江上的开幕式,她还是第一次见。将舞台搬上长江,“以天为幕、以城为景”,可以说是“长江文化艺术季”的首创,它颠覆了江城以往所有大型活动的开幕形态,因此,开幕式呈现出来的视觉奇观也是独一无二的。灯火点亮长江,烟火照亮长江,浑厚的历史积淀和青春的当代风貌更是喷薄而出,与长江共浪漫。市民和游客慕名而来,掌声阵阵。现场,来自重庆的游客刘怡然看着光影中的长江,与大家齐声高呼。“实在太震撼了!那一刻,我真正体会到长江就流淌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血脉里。”她激动地说。

    9月14日晚的开幕式,吸引了144.67万市民和游客现场打卡,1.6亿人次通过网络观看。来自武汉地铁运营公司的数据显示,由于大量市民和游客前往长江江滩观看开幕式表演,当天武汉轨道交通线网客运量(含换乘)高达597.54万乘次,创历史新高。来自上海的游客柳勤说:“没想到中秋假期在长江边看了一场光影艺术盛宴,很好体验了武汉的浓浓烟火气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 全民共享长江文化盛宴

    一场科技与文化的艺术盛宴点亮了武汉夜空,也开启了长江文化艺术季丰富多彩的“旅程”。湖北武汉,这座美丽的城市,成为展示长江文化的大舞台,让每一位参与者都沉浸在文化的海洋中。

    这是一场真正属于人民的艺术盛会。为期两个月的时间里,围绕长江文化和中华文明,开展主题美术作品展、电影周、舞台艺术精品展、合唱周、阅读周、文学周、非遗展等多项活动,全部主打“群众性”,市民和游客在武汉尽赏中华文化艺术的瑰宝,感悟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映像长江”电影周在全省设立400个放映点位,向公众免费放映100部优秀国产影片;“书香长江”阅读周,开设讲座、论坛、分享会等文化活动,邀请知名作家、著名学者与书友交流,举办多渠道、多样化的文化惠民活动,发放购书优惠券,惠及广大读者;“锦绣长江”非遗展、“新象长江”主题美术作品展,都免费开放,只需网上预约,即可前往观展。

    在武汉开幕的长江文化艺术季“遇见长江”文学周活动上,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李敬泽以《让长江从身体中流过》为题的主题演讲,深刻阐释了长江与文学的紧密联系。几千年来,无数伟大的诗人、作家在长江的怀抱中,感受着生命与世界的碰撞,汲取灵感,书写华章。熊召政、乔叶、刘醒龙、柳建伟、孙甘露、李洱这6位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展开的精彩对谈,更是像一把钥匙,打开了长江古往今来文学形象的宝库,为持续一周的文学盛宴拉开了华美的帷幕。

    长江造就了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非物质文化遗产蔚为大观。10月28日,历时6天的“锦绣长江”非遗展示活动落下帷幕,交出亮眼成绩单:来自长江流域的360位非遗传承人携210个非遗项目、超万件非遗精品亮相,7.7万市民观众走进四美塘公园主会场乐享非遗盛宴,千万观众通过互联网云赏“锦绣长江”。非遗热潮涌动,长江文化浸润人心。武汉剪纸传承人毛明月带来8米剪纸长卷,“我生活在长江边,亲身经历了长江大保护带来沿岸的新变化,所以用剪纸展现所见所感”。菊花石雕传承人周贤耀带来石雕作品《勇立潮头》,主体为江豚,表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也寄托了长江文化代代相传、非遗创新越来越好的美好愿望。“活态的非遗,让长江文化更加鲜亮生动。”走进展厅,市民和游客感受到的不仅仅是手艺的精巧,更有传承人故事的鲜活。

    “灵动长江”舞台艺术精品展,交响乐《长江之歌》、楚剧《推车赶会》、土家族舞蹈《摆手舞》、黄梅戏《十八相送》、苏州评弹《大美江苏》、川剧《变脸》令观众大开眼界。俄罗斯古典芭蕾舞团的《睡美人》和《天鹅湖》、印度百年经典电影歌舞音乐会,带来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碰撞与交融。在琴台大剧院,爆款舞剧《只此青绿》和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演员陈丽君、李云霄搭档出演的青春版《梁祝》都是一票难求。武汉琴台大剧院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卢标生说,“除湖北武汉观众外,也吸引了很多外地游客观众来现场感受艺术的氛围和魅力。”从外地“打飞的”来看“君霄组合”表演现场的年轻人说:“对剧,回味无穷,对武汉,依依不舍。”

    “相约长江”合唱周也吸引了大量外地游客的目光。9月24日至10月9日,武汉琴台大剧院和琴台音乐厅上演8场国际音乐会。参演团队包括中国歌剧舞剧院歌剧团、哈萨克斯坦国立拜卡达莫夫合唱团、英国牛津学霸合唱团、维也纳童声合唱团等国内外知名专业合唱团。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化艺术名家,以长江为纽带,相约武汉,在文化艺术的长河里泛舟,通过多元的文化活动、艺术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长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时代价值。

    ■ 文旅融合活化“长江文化”

    一朵朵长江的、流动的、立体的文化艺术之花次第绽放,共同装点一幅新时代的千里江山图。此季,13省(区、市)“艺”聚长江之心;此季,湖北武汉成为展示长江文化的舞台。

    受长江文化艺术季推动,武汉中秋夜游的氛围渐浓,以赏月与文化为核心的“中式夜游”成为今年中秋假期的文旅消费热点。在长江文化艺术季举行期间,武汉文旅消费也持续上扬。据美团平台数据显示,9月14日武汉市游客指数增长300.4%,消费指数增长100.5%,酒店消费同比去年上涨83%,餐饮消费同比去年上涨32.7%。

    携程大数据显示,长江文化艺术季活动,带动国庆假期武汉主题游订单量较去年增长20%。借长江文化艺术季东风,武汉积极整合“文、旅、体、商、演”全域资源,不断创新消费场景,满足市民和游客多元化消费需求。国庆假期,武汉推出“魅力武汉”文旅系列、“乐购武汉”消费系列、“活力武汉”体育系列共计125项活动,为市民游客提供丰富多彩的文旅大餐。去哪儿数据显示,从酒店的预订时长来看,武汉位列国庆假期最“吸金”的城市前十,旅客停留时间都达到了3天以上。10月中旬,长江日报记者在知音湖北·2024全球旅行商大会采访时了解到,长江文化中的大武汉,已成为国际游客高度认可的湖北文化标识。

    举办长江文化艺术季,是一次长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成功实践。它不仅仅是一场艺术的狂欢,更是对长江文化的深情致敬与传承。随着长江文化艺术季落幕,人们感受到了长江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见证了它与现代文明交织碰撞出的绚烂火花。

    [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