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无阻向前沿

长江日报 2024年11月05日

    (上接第一版)   

    ■ 开辟经济发展的新领域新赛道

    “我们正让更多前沿技术‘梦想成真’”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带领团队研发出了65000通道、双向的脑机接口芯片。我们的技术居国际领先水平。”

    武汉高德红外董事长黄立,这两年有了新身份。由黄立创立的武汉衷华脑机融合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通过“植入式脑机接口系统”拿下全球首款6.5万级通道电极等多个首创。未来,这项技术甚至可以实现控制鼠标、对记忆进行存储等,科幻小说里出现的场景,正在变成现实。

    2013年7月21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暨“中国光谷”展厅视察。在高德红外展台,总书记驻足听取了黄立的汇报。

    “那时红外芯片的研发正进行到关键时期。总书记的鼓励,坚定了我们走自主创新之路的决心和信心。”黄立说,作为高科技企业,必须努力研发出更多让梦想成真的前沿技术。用一项又一项的创新突破,加快打造新质生产力。

    向新而行,就是要不断开辟经济发展的新领域新赛道,又踏层峰辟新天。

    今年,武汉出台促进未来产业发展实施方案,选取未来显示、人形机器人、量子科技、脑机接口等13个细分领域,布局“武汉未来产业地图”。

    10月29日,国内首台拥有量子安全芯片的云电脑——天翼量子信创云电脑正式发布。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量子技术研究院院长徐红星认为,“中国量子科技处于世界第一梯队,武汉也成果频出。”

    在TCL华星武汉,全球首条采用印刷OLED技术生产显示屏的产线已投入使用,首款应用于医疗设备的显示屏成功试产,计划在2024年底前启动量产。在这条产线上,屏幕像纸张一样被“打印”出来。

    这一成果,离不开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智能制造装备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执行主任尹周平团队的多年攻关。

    向新而行,就是要努力实现后来居上、弯道超车,更扬云帆立潮头。

    5月21日,在我国第一个航天发射基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武汉一号”卫星发射成功。这是我国首颗专门为城市定制的专用光学遥感卫星,突破了“无控制点高精度定位”等核心技术难题,发力商业航天新赛道。担任这颗卫星首席科学家的中国科学院院士龚健雅说:“只有敢想敢试,才有机会达到目标。”

    以“武汉所能”服务“国家所需”。今日的武汉,扛牢中部重镇使命担当,创新活力迸发,创新热潮涌动,科技创新的“关键变量”正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