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外弹乐·

传奇不掩本真

长江日报 2024年11月05日

    梅明蕾 媒体人,爱乐者,读写驳杂。

    □ 梅明蕾

    虽远在数千里之外游历,我也不会忘记那场重要的音乐会。10月27日晚,我早早来到琴台音乐厅,期待心中的大神波格莱里奇(乐迷昵称其为波哥)出现在眼前。

    波哥身着白衬衣从后台缓缓走出,年轻时一头浓密的青丝已成斑白的短桩,乍看就是一个老农民。波哥端坐于钢琴前,热烈的掌声逐渐止息。他手指触键,肖邦的《升C小调前奏曲》响起,今晚由波哥创造的世界开始展现。

    波哥当然要弹肖邦,一切钢琴家都要弹肖邦;但肖邦于波哥又别具意义,他的人生传奇正由肖邦开始。

    1980年的肖邦国际钢琴大赛,生于南斯拉夫22岁的波格莱里奇参赛。虽然那时的小波已然技惊四座,却因其对肖邦的诠释太过“独特”而受到争议,还未进入决赛便遭淘汰。这样一个不寻常的时刻,同为主评委的“钢琴女祭司”阿格里奇为他出面抱不平,遭淘汰的结果仍不可更改,阿姐愤然辞去评委职位拂袖而去。

    作为曾经的肖赛大奖得主,阿姐的独树一帜向为乐坛公认,她为同样独特的小波抱不平,是否惺惺相惜也未可知。但阿姐毕竟影响力巨大,她的出手,令无缘决赛的小波立马为媒体所聚焦,加之年轻的小波琴技超人兼容貌俊俏,这样的明星种子岂会被淹没。赛场失意市场得意,小波随之迅速蜚声乐坛,一派光明的音乐生涯向他展现。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琴技高超的小波不期遇上高人克泽拉斯。克泽拉斯在一个社交场合偶然听他随兴弹了些作品片段,不禁随意点拨了几句,小波却立马敏感体察到眼前这位女子的价值,竟当场发出向她学习的请求。克泽拉斯虽感突兀,见小波为可造之才,仍答应了他的请求,并与之约定了上课时间。课堂上,小波经历了老师的悉心指导琴技大长,同时,师生二人擦碰出爱情火花,直至克泽拉斯与分居多年的夫君正式离婚,转而与年轻自己22岁的小波喜结良缘。波哥的人生从而又书写了一段传奇。

    波哥与克泽拉斯的故事既离奇又动人,此处不能一一道尽。还是回到这场音乐会上来。

    波哥对音乐会的曲目安排素有讲究,这次也不例外。上半场,肖邦的《升C小调前奏曲》之后是舒曼的《交响练习曲》(包括5首遗作);下半场,西贝柳斯的《悲伤圆舞曲》之后是舒伯特的《六首音乐瞬间》。按波哥的说法:“肖邦的《升C小调前奏曲》最后的和弦(升C小调主和弦),即舒曼《交响练习曲》开头的和弦。”而西贝柳斯和舒伯特的搭配又在于调性和情感的连结,“西贝柳斯的《悲伤圆舞曲》结束在G小调,然后舒伯特从C大调开始。”他说,“《悲伤圆舞曲》和舒伯特,两者的共同点是什么?是悲伤,流泪的悲伤。”

    如一些前辈大师,波哥的演奏几无身体晃动,甚至前臂都少有高抬的时候,双手像是在抚摸琴键。然而发出的琴声却与这不显山露水的演奏姿态形成显著反差。舒曼《交响练习曲》中的10首变奏,首首都有不同的情绪指示,诸如“强劲的快板”“富有表情的行板”等等,波哥即以其干净利落、坚实灵动的触键以及多变的踏板运用,将这些情绪指向精细地区分开来,一架钢琴展示的交响性堪比一个交响乐队。而下半场舒伯特《六首音乐瞬间》所展现的却是另一种景致,灵动、鲜活、清新,以及淡淡的哀伤。比较上、下半场的情绪变化,波哥手下的巨大张力表现无遗。

    音乐会毕,波哥来到大厅里与乐迷见面签售音碟。这时的波哥,头戴大红绒帽,身裹大花格披巾,几乎与方才台上的素朴装扮判若两人,让人又蓦然记起他的本真和“独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