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行走东湖绿道

实践中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长江日报 2024年12月06日

    师生在东湖绿道做“自然笔记”。

    “同学们,你们生长在武汉,知道武汉为什么叫‘湿地之城’吗?”11月29日,武汉盘龙城经济开发区实验学校的师生来到“城中湿地”东湖绿道,在行走中体验城市生态环境,真正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含义。

    ■ 小学生走进东湖绿道

    自然笔记画出湿地之美

    沿着东湖绿道,同学们实地了解东湖的湿地生态系统,同学们在湖畔湿地中寻找奇妙的动植物,在栈桥上眺望鸟岛、荷塘,在林下栈道观察水杉的气根。

    为了让同学们加深对武汉湿地的认识,老师还用自然笔记的方式向大家介绍武汉摘得“国际湿地城市”这一耀眼名片的背景故事。同学们仔细聆听、认真记录、积极提问,沉浸在湿地与自然笔记相结合的深度体验中。

    三年级学生游书杭蹲在栈道的一旁,被路边的一簇植物吸引。现场的指示牌上写着该植物的名称为“蜘蛛抱蛋”,勾起了他的浓厚兴趣。他熟练地从书包中拿出画笔和画本进行了自然笔记的记录。游书杭对老师说:“我知道它为什么叫这个名字了!湿地里会有一些蚊虫,但是这个植物的叶子叶片比较大,和周边的植物形态不一样,我想它应该和蜘蛛一样都具有捕捉害虫的能力!”

    “今天我认识了好几种植物,分别是水杉、杜鹃、茶花和枫叶,它们的家园都在湿地,如果湿地被破坏了,它们就没有家了!”五年级的祝子妍同学感慨道。“湿地和我们的生活紧紧相连,我们要爱护湿地、保护动物、珍惜水资源!”三年级的李芷怡然说,如果在游玩东湖时看到有人破坏环境,她一定会上前制止,“我会说,请你不要伤害湿地,不然我们的生活将不再美好!”

    ■ 东湖风光打动小学师生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在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沿着绿道漫步,欣赏着沿途的美景,感受着城中湿地的魅力。在东湖绿道,同学们不仅看到自然风光美不胜收,人文风景和自然景观交融,生活在这片土地的人们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乐土,享受诗意美好的生活。

    盘龙实验学校德育中心沈曼老师告诉同学们,东湖绿道一期于2016年建成开放,为鼓励绿色出行,将核心收费景区免费开放,形成连续可达的开放空间;东湖绿道通过种植本土植物、恢复湿地等方式,有效提升了东湖的生态环境质量,还建有生态缓冲区,减少了人类活动对湖泊的干扰,为水生生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打造了生态友好的公共空间。“从一期到三期,这条融生态、人文、功能于一体的世界级绿道,正持续打造着一条最美丽、最幽静、最具湖光山色、最富人文气息的滨湖绿道。”沈曼说,据统计,自2016年东湖绿道一期建成开放至今,绿道累计接待游客1亿多人次——这里不仅风景优美,植被丰富,更是一个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的绝佳场所。

    “东湖绿道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生态文明启示,它不仅为市民提供了更加优美、宜居的生活环境。同时,绿道的建设也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现代城市经济发展的双赢。”沈曼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只要我们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就一定能够建设出美丽宜居的城市。

    ■ 引导小学生实践中爱护自然

    将环保的种子种在心里

    “湖北是千湖之省,武汉是百湖之市,湿地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次我们让孩子们背起画板带上笔纸,从课堂走进大自然,从理论走到实践,深入了解湿地的生态,增强学生生态环保意识。”盘龙实验学校小学部副校长贾立敏介绍,近年来,该校开展了系列生态文明实践活动,让学生带着生态环保理念从学校走向社会,在生态文明实践活动中接触、感受、呵护大自然,培养学生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动能力,争做生态文明建设的践行者和守护者。

    四年级田星玥同学说:“我每天路过走廊上的植物角时都会忍不住多看看我们班的多肉。多肉植物喜欢晒太阳,每周我都会去给它们喷喷水,我觉得整个教学楼这里是最美的,希望以后我们的植物角越来越茂盛,我们都是它的守护者。”六年级的张欣语说,她和老师、同学一起走进佰昌生态艺术公园,欣赏自然美景,认识公园中的植物、昆虫,还动手清理垃圾、擦拭宣传栏,用实际行动让环境更美好。

    该校校长刘丽表示,学校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生为本、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全面发展的“教育生态化”原则,将生态文明教育贯穿人才培养方案、教学管理、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全过程,引导广大学生从身边点滴小事做起,养成生态环保的良好习惯,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让“美丽中国”的种子在教育现代化进程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通讯员李玲 记者刘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