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春菜”扎堆上市尝鲜者众

专家提醒:野外采摘食用须谨慎
长江日报 2025年02月28日

    菜场里,摊主把野春菜放在最显眼的位置吸引消费者。

    刘帅 摄

    春回大地,备受市民喜爱的时令野菜又登上了江城家庭的餐桌。不少市民趁着天气回暖,将挖野春菜作为一种休闲生活方式,而更多市民则选择到生鲜市场直接购买。据了解,作为“季节限定菜”,春菜虽然价格偏高,但仍受市民青睐,销量不错。对此,专家提醒:春菜虽鲜嫩味美,但市民应视体质情况酌情采摘、食用。

    ■ 挖野菜找回童年快乐

    野泥蒿、水芹菜、泥糊菜……2月23日,在汉阳江滩三期,不少市民在采挖野菜。市民陈女士表示,她家就在附近,每年春季都会来到江滩挖野菜,虽然收获很有限,但她更享受的是挖野菜时的快乐:“野菜凉拌、清炒都很香,一年也就这个季节才能吃到这份独特的味道,让我想起了小时候挖野菜的时光,挺好玩的,更多是一种回味吧。”

    25日下午,常在府河钓鱼的喻先生摘了一把野菜准备带回家,他说:“钓完鱼顺带摘一把地菜(荠菜)回去,包饺子炸春卷那味道还是蛮香的!”据了解,每年开春至清明节前,都有不少市民会在长江、汉江两岸,以及府河、东湖、南湖等江河湖畔采摘野菜。

    ■ 大棚种植春菜可提前上市

    相比自采野菜的“碰运气”,武汉各大市场出售的春菜,则主要由人工种植供应。

    在长江新区阳逻街道绿果果生态家庭农场,蔬菜大棚里绿油油的各品类春菜洋溢着勃勃生机。农场主陶国民介绍,野芹菜是农场里早春的主打叶菜,近年来,利用大棚种植可提前一个月上市。目前,农场每天有4—5吨野芹菜上市。“早春的药食春菜野趣十足,香味特别浓,可以说是最好吃的,无虫害,产量虽然低一点,但卖价比较高。”陶国民表示,下一步将考虑逐步增加一部分药食同源的蔬菜试种。

    随着天气回暖,田七菜、鱼腥草、枸杞菜、蒲公英、荠菜、香椿、野藜蒿、野茼蒿、野芹菜等十余种时令春菜上市售卖,颇受市民青睐。

    “早上进了不到十斤野黎蒿,来了两个顾客一分就卖完了。”27日,在汉口后湖顶鑫菜场(兴业店),大部分蔬菜摊位都有野黎蒿、地菜(荠菜)售卖。摊主陈师傅介绍,野黎蒿因为产量稀少,可以卖到近30元/斤,她一般不会进太多货,快进快出。如果顾客明确要买野黎蒿、水芹菜等野春菜,她会接受预订,第二天进货时按量留好。

    “春菜鲜香爽口,市民都喜欢吃。”汉阳王家湾附近生鲜市场摊主兰师傅说,田七菜刚上市的时候,每斤卖到50元。最近气温升高,田七菜的产量增加,价格也跌到了每斤20元左右,“销量不错,今早拿货20斤,现在10点不到,差不多卖完了。”

    在汉口宝丰路附近一生鲜市场,不少摊位除了按斤卖春菜外,还可论袋或论把出售春菜,如野藜蒿、枸杞菜、鱼腥草、蒲公英10元一袋,野芹菜、野韭菜7元一把。市民刘太婆表示,现在正是吃春菜的时候,“回家做腊肉炒鱼腥草、牛肉炒枸杞菜、五花肉炖野春笋等,无论怎么做都好吃”。

    【专家提醒】

    采摘食用春菜要谨慎

    武汉市农业教育中心高级农艺师曾祥胜介绍,野菜种类比较多,普通民众识别有难度。目前武汉周边野菜主要有蒲公英、鱼腥草、野藜蒿、野芹菜、马齿苋、地菜、蕲艾等,这些也是市民可能认得出、食用过的野菜,但还有更多普通市民不认识、没吃过的野菜,市民自行挖野菜吃存在一定风险。

    在春菜的食用方面,专家进一步提醒,不少春菜属于药食同源的蔬菜,并非所有人都适合食用。比如患有肾炎和肾结石的患者,要少食荠菜,肠胃虚寒、腹泻便溏者也不宜食用过多;香椿为发物,多食易诱使痼疾复发,故慢性疾病患者应少食或不食,阴虚的人吃了香椿后容易加重肝火,尤其是阴虚、燥热的糖尿病患者;春笋虽营养美味,但消化能力差的人、脾虚的人、孕产妇要少吃,有消化道疾病的人最好别吃,消化能力正常的人吃春笋也要适量;田七菜含有活血成分,月经期妇女和孕妇不宜食用,以免引起身体不适;体寒体虚的人群、过敏的人群不宜食用紫背天葵;鱼腥草本身性属微寒,体寒者、孕妇、中老年等身体较弱的人群不适宜食用。

    (刘帅 周小平 王心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