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讯(记者罗兰 通讯员张玮)“得知能逃过‘无喉人’厄运,舅舅终于睡了个踏实觉。”6月4日,晚期下咽癌患者田先生的家属欣慰地说。当日,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20多位专家达成会诊意见:运用“新辅助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缩小肿瘤,变“大手术”为“小手术”,以期实现“保命又保喉”。
大多数头颈部鳞癌“发现即晚期”,其中以喉癌、口腔癌、下咽癌多发。国际上长期以来推行“先手术再放疗”,提倡“更大范围手术切除”“更大范围放疗”。这让很多患者术后成为“无喉人”。
2019年起,协和医院肿瘤科主任杨坤禹教授、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主任张小萌教授携手,带领MDT(多学科专家组协作诊疗)团队开展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癌新辅助疗法研究。杨坤禹表示,西方人患这类癌症多因病毒感染,对放疗敏感;我国人群患这类癌多与嗜烟酒、槟榔相关,对放疗和化疗都不敏感。团队专家们思考:可否针对中国人特点,以术前“化疗+免疫”方案为突破口,将肿瘤显著缩小之后再完成切除手术?这样既可确保“切干净”避免复发转移,又可免去“切喉失声”之苦。
局部晚期下咽癌患者马先生是受试者之一。2020年,马先生接受了3个周期的新辅助化疗联合免疫治疗,肿瘤显著缩小,通过手术成功切除原发病灶,同时保住了咽喉。
据了解,此次研究目前处于临床二期阶段,共纳入47例受试患者。数据显示,所有患者100%保留了喉的功能;九成患者经历3个周期新辅助治疗后,肿瘤退缩超过50%;八成患者肿瘤病理学消退效果非常好。
“此次研究所用的免疫药物PD-1抗体是价格相对便宜的国产药,让患者们更易承受。”杨坤禹介绍,此次研究的两年无事件(无并发症、无复发、无死亡)生存率接近90%,大大优于历史数据。
2022年,全球癌症治疗领域权威期刊《临床癌症研究》刊发这一研究成果,认为协和医院团队关于新辅助化疗联合PD-1抗体治疗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癌的临床研究数据填补了国际空白。目前,团队正不断刷新研究数据,并在多个国际学术场合中宣讲,广受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