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乡风孕育好产业

十条村规“约”出全国文明村

长江日报 2025年06月16日

    农力村“三字经”村规民约朗朗上口。

    通讯员王琴 摄

    □ 长江日报记者杨晓雨 通讯员 王琴

    近日,蔡甸区玉贤街道农力村获得“全国文明村”荣誉称号。从村规民约人人遵守到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再到产业转型活力新生,农力村让青山变成村民的“幸福靠山”。

    ■ 从“家喻户晓”到“人人遵守”

    “三字经”约出好乡风

    “咱们村,是宝地,倚九真,畔西湖,家园美,要珍惜,立条约,得自律……”走进蔡甸区玉贤街道农力村,村中百姓舞台上排练正酣。10条朗朗上口的村规民约声声入耳。台下围坐着不少村民,还有孩子跟着一起念诵。

    在排练的是农力村“玉兰花”巾帼志愿服务队,村妇联主席冯俊玲发挥自己热爱文艺、能歌善舞的特长,把本村及周边妇女组织起来,成立了这支队伍。她们以广场舞、腰鼓、快板等形式,开展留守儿童关爱、弱势群体帮扶、婚姻家庭调解等志愿活动。

    “我们队2014年成立,现有成员16人。”冯俊玲介绍道,“我们念的‘三字经’,是咱们村广泛征求村民代表和群众意见后修订的村规民约。语言十分接地气,内容涵盖爱党爱国、遵纪守法、自立自强、移风易俗、志愿服务、尊老爱幼、环境卫生等方面。”

    “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的陋习变了,婆媳相处和谐邻里关系和睦,农闲时节迷信赌博的风气也没了。”队员李娟言语中带着自豪,“村规民约人人遵守,咱们村能评上全国文明村,我一点不奇怪!”

    村风变了,村容村貌也焕然一新。

    漫步农力村,房屋错落,村道宽敞,绿树成荫,宛如田园画卷。72岁的五组村民黄大爷,正仔细清扫着自家门前的路面,他家院落整洁,鸡鸭入笼、花木飘香。

    “村里越来越干净,大家一起维护房前屋后的环境,才能共建美丽家园。”黄大爷说。

    村支书杨志伟介绍,近年来,农力村完成8个湾组的美丽乡村建设,动员427户农户清理整治房前屋后和家庭内部环境,并组织20余名村民投工投劳,参与破损路面和绿化带施工前的清障除杂、排水沟保洁等工作,让村民真正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主力军。“近年来,在村民评议监督下,我们完成了5条道路刷黑拓宽、5亩水库塘堰清淤、2100米强弱电线路规整等民生项目,家园更整洁,村容更美丽。”杨志伟说道。

    ■ 从单一产业到文体旅融合

    好风景引来产业蝶变

    玉贤街道是全国有名的园艺小镇,长期以来,农力村以苗木种植为主业,全村高峰期有2000亩苗木基地,包括桂花、罗汉松等树种。

    近年来,苗木市场走弱,农力村苗木种植以个人为主,不成规模,品种单一,生产经营方式粗放落后,产业链抗风险能力弱的问题逐渐暴露。

    农力村党支部积极做好“土特产”文章,对内盘活家底,对外引入能人,吸引了一批优质企业落地,探索从苗木产业向农文旅综合发展。

    花木扶疏、瓜果飘香,武汉丰永泰生态农场集科研、育苗、种植、养殖为一体,产业园一方面保留了精品苗木园艺、芳香花卉园艺等多品类项目,一方面朝高品质水果蔬菜、林下经济、水下经济衍生,既丰富了自然景观,又产生了不错的经济效益。创造就业岗位近百个,村民人均每年创收3万至5万元,实现互利共赢。

    “我们养殖的生态鱼、林下鸡、五色稻米虽然高出市价不少,可每年都被提前预订,供不应求。”公司总经理杜卫华说。

    通过开展乡村振兴张榜招贤活动,引回在外能人投资建设“汉赛跑跑花园”文旅项目。该项目占地约500亩,是以卡丁车和动物结合的主题乐园,有华中地区规模最大的卡丁车赛道和迷你坦克、小火车等20余种亲子游乐设施,还有羊驼、矮马、豹猫等20多种萌宠动物,每年游客可达百万人次。

    “这个项目每年为村集体增加收入约15万元,带动周边200余名村民就业增收。咱们村就有30多位村民在跑跑花园从事保洁、餐饮、苗木、设施维护等工作。”杨志伟说。

    农力村村民黄彩云今年59岁,之前在周边做小工,跑跑花园开业后,她在园区餐厅工作。“我每天骑车10多分钟就到了景区,在家门口工作既轻松又稳定,还能照看家里,感觉生活越来越有奔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