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锐企业研发“太乙”
3个月斩获千万元订单

长江日报 2025年06月21日

    □ 长江日报记者李佳 通讯员张寻

    “我们给大模型取名‘太乙’,主要应用于应急领域。”6月15日,硬石科技(武汉)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硬石科技)联合创始人、技术总监薛蛟龙向长江日报记者介绍其王牌产品。该团队今年刚进入武汉高新技术产业协会“2025年度武汉市人工智能新锐企业”名单。

    湖北省应急管理厅应急指挥中心大厅内,“湖北省风险隐患监测预警平台”电子屏幕实时跳动着全省各地风险隐患数据,如同应急管理的“数字脉搏”。自搭载“太乙”大模型的预警平台上线300余天以来,省应急管理厅对全省接入企业实施全程线上监测,提前发现并介入安全隐患近万次。

    薛蛟龙介绍,团队与应急部门合作梳理了上万份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事故案例,经过精心提取、标注和训练并投喂给大模型,最终孵化出该预警平台。

    “太乙”如何发挥作用?在演示视频中,记者看到,当鼠标轻点湖北某地水库画面,系统即刻呈现实时视频画面。一旦发现水面疑似有人野泳,大模型能迅速识别目标数量、行为特征,同步触发广播进行劝离,并以短信形式通知水库巡检人员。

    薛蛟龙介绍:“有了‘太乙’大模型这个‘智能神经中枢',以往依靠人力巡查、经验判断的传统模式,如今已升级为智能感知、数据驱动、协同处置的现代化应急体系。”

    谈及大模型的行业分类,薛蛟龙形象地比喻:“如果把大模型比作公司员工,L0基础大模型是技术专家,负责搭建通用知识体系;L1行业大模型是解决方案专家,专注行业需求;而L2场景大模型则是一线业务员,解决具体问题。”

    “太乙”大模型正是专注于L2层级的场景应用。硬石科技没有投入做“大参数”的通用大模型,而是打造轻量化、高效率的垂类模型。

    “扎根武汉,因为这里有大批师弟师妹,学计算机、软件和人工智能的工程师人才多;同时,‘智造’场景多,能‘投喂’给大模型的工业数据丰富,特别适宜‘养’模型。”毕业于武汉大学的薛蛟龙介绍,一单一单干下来,企业从数据商加速成长为解决方案提供商,“我们已配备智能巡检机器人、机器狗、无人机等,并通过定制化算法,将技术融合与场景适配,打包提供给园区,广受好评”。目前,“太乙”大模型在电力、化工等特种园区需求较大,今年一季度,企业斩获千万元订单,较去年同期增长200%。

    薛蛟龙介绍,硬石科技不断挖掘出新场景新需求,今年研发出了一款针对电力行业的“金乌”大模型。该大模型能提前预测用电情况,通过收集企业用电、生产、储能,以及天气、行业政策等多方面数据,用智能模型预测企业未来用电情况。精准的用电预测既能帮企业省电省钱,也能让电网更好地调配电力,减轻运行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