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化解书写焦虑,让孩子爱上写字

长江日报 2025年06月30日

    “老师,我家孩子写字像画画,歪歪扭扭总出格子怎么办?”

    “孩子握笔姿势不对,写字十分钟就喊手酸,考试时卷面一团糟!”

    “隔壁孩子都报书法班了,我们要不要也报?现在不练字,以后考试卷面分会吃亏吧?”

    ……

    这些充满焦虑的疑问,是许多小学低年级家长,特别是孩子刚接触系统书写时的共同心声。家长们的担忧主要集中在三大方面:一是担心孩子字写得歪斜、大小不一、结构松散(书写规范焦虑);二是苦恼于孩子坐姿不正、握笔错误、写字太慢(书写习惯焦虑);三是忧虑未来考试因卷面问题失分(书写价值焦虑)。正是这些焦虑,往往促使家长过早、过严地要求孩子进行机械化的重复练字,结果反而容易让孩子对写字产生反感和抵触情绪。本期《你问我答》栏目邀请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湖畔小学书法教师李嘉欣为家长解答,如何化解书写焦虑,让孩子爱上写字。

    ■ 科学筑基:从习惯入手,破解书写难题

    面对孩子写字时的各种小状况,许多家长容易陷入误区。例如,在握笔姿势上,反复的口头纠正不仅收效甚微,还容易让孩子紧张不安。李嘉欣推荐,初期可以借助“三指定位握笔器”作为辅助工具,同时配合朗朗上口的口诀引导孩子:“食指拇指轻轻捏,中指托住小铅笔,剩下两指藏手心。”这种方式能更有效地帮助孩子掌握正确握法。

    对于书写坐姿问题,仅仅笼统地要求坐直是不够的。更科学的方法是引导孩子践行“三个90度原则”:坐下时,膝弯应保持90度,双脚稳稳踩在地面上;腰背挺直,与大腿呈90度,避免依赖椅背;手臂自然放在桌面,肘关节弯曲约90度。这三个角度共同构筑了稳定、舒适的书写姿势基础。

    当孩子出现书写疲劳,抱怨手酸、无法坚持时,家长需警惕超时练习的误区。研究表明,6至8岁儿童的持续专注书写时间不宜超过10分钟。采用“番茄钟练字法”更为合理:即设定短时、高效的书写时段(如10分钟),之后搭配约1分钟的趣味手指操进行放松,例如捏捏橡皮泥或弹力球,让手部肌肉得到休息和锻炼。

    ■ 沟通有方:用语言守护孩子的书写兴趣

    如何与孩子沟通书写问题,直接影响着他们的积极性。粗暴的批评往往适得其反。李嘉欣建议家长尝试“非暴力沟通”。

    用观察代替评判。与其指责“你这行字写得像毛毛虫”,不如具体描述“爸爸发现这行字慢慢向右上方倾斜了,像在爬小山坡呢”,这样能让孩子更客观地看到问题所在。

    表达感受而非指责。不要说“写字时抖腿的毛病说了多少次”,试着说“书桌晃动时,妈妈担心笔尖会划破本子”,表达担忧能让孩子更容易接受提醒。

    明确核心需求。避免下达最后通牒“今天不写完这页不许玩”,可以协商“我们需要既完成作业,又有时间玩乐高,一起规划下时间好吗”,让孩子参与到计划中。

    提出具体请求。模糊的指令如“给我认真写”,效果不佳。换成具体的指导,“请把‘树’字的木字旁写得像树干一样直,右边的‘对’字像树枝舒展”,孩子才知道如何改进。

    ■ 特别提醒:家长需避开这些“坑”

    警惕完美主义陷阱。小学阶段书写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基本的书写意识和能力,而非追求艺术化的水准。家长应允许孩子拥有“成长型字迹”——只要能做到横平竖直、结构清晰、保持卷面整洁,就是值得肯定的进步。过分追求完美会扼杀兴趣。

    理性选择书法班。对于低年级的孩子,优先考虑趣味性强、侧重硬笔书写的课程更为适宜。过早接触需要长时间悬腕的毛笔书法可能增加负担,反而不利于兴趣培养和习惯养成。在选择机构时,重点考察其是否将坐姿矫正和趣味化教学放在重要位置。

    善用“三倍放大镜”原则。与其不断揪着孩子的错处批评,不如拿着“放大镜”去努力发现孩子作业中写得最好的那几个字,并给予真诚、具体的表扬。例如,兴奋地指出:“快看,这个‘明’字的左右比例简直太完美了!”这种基于具体细节的正向激励,其效果远胜于反复地纠错和批评。

    ■ 教师寄语:书写是美的启蒙与思维的成长

    7至9岁是儿童手部小肌肉群发育的重要时期。在这一阶段,过早、过度地要求书写精细度,容易超出孩子手部能力,引发强烈的挫败感。不妨在正式书写练习之外,通过串珠子、玩剪纸等趣味活动来增强孩子的手部协调性和灵活性。家长不必过分苛求孩子写出如同印刷品般完美的字迹,培养对书写的兴趣和建立良好的习惯才是这个阶段的重中之重。

    书法教育的本质,是一场关于美的启蒙。当孩子小心翼翼地画出第一个可能还歪歪扭扭的“横”时,他正在努力构建对文字空间结构的初步感知;当他不耐烦地擦掉一个写错的字时,那小小的动作背后,已然萌发着对精确性的朴素追求。每一份稚嫩甚至笨拙的笔迹,都蕴藏着孩子思维发展的独特密码。

    作为家长和教师,我们的使命并非催促孩子匆忙赶路,追求速成的“漂亮字”,而是要让他们在探索中发现汉字之美,在书写中感受成长的乐趣与成就感。 

    (杨幸慈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