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报告文学作家李春雷的《华北抗战记忆》,有一种如鲠在喉的痛,是面对侵略者灭绝人性暴行时,内心深处最本能的悲愤与震撼。
因为诸多原因,现实中有些更为残酷杀戮的血腥场面,文中还未能直接呈现。日军对开明乡绅张寿山的折磨,对民兵队长殷库的酷刑、对无辜村民的屠杀……这些不是文学艺术的渲染,而是亲历者对历史场景的真实还原。
这样的暴行,并非仅仅局限于华北大地。在中华民族广袤的土地上,弥漫着侵略的硝烟,回荡着反侵略的怒吼。7月1日,我踏入湖南溆浦龙潭镇,湘西会战之龙潭战役就在这里打响。龙潭战役历经28个昼夜的激战,中国军队与日军展开了殊死搏斗,最终将日军全面击溃。这一战的大捷,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站在抗日阵亡将士陵园英烈墓前,庄严肃穆之感扑面而来。近2000名英烈长眠于此,他们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英雄赞歌。陵园负责人讲解,参加龙潭战役的不仅有中国军人,还有“龙潭抗日游击队”、“抗日支前队”、“军民抗日合作队”、中学生“抗日志愿队”等共计11支龙潭地方武装队伍。这是一场全民参与的战争,“那时,镇上几乎每家每户门口都挂有白绫”。
陵园有面警钟壁,上面刻着“长鸣警钟,不忘国耻”八个大字。陵园负责人指着这八个字,一字一句地说:“没有他们,哪来的我们!”这简单而有力的话语,如同一记重锤,敲击着我们的心灵。
铭记这些抗战记忆,不仅是为了缅怀先烈,更是为了警醒后人,珍惜和平,防止历史悲剧重演。
(周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