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汉创业让听力筛查像量血压一样方便

产品销量跻身国产同类前列
长江日报 2025年07月07日

    □ 长江日报记者冯雪

    7月4日,在武汉光谷生物城一间1200平方米的办公区内,武汉豆听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豆听科技)创始人胡拥军向长江日报记者讲述他的创业起点:2013年,父亲突发性听力丧失,一次1300多元的听力检查让他震惊。更让他揪心的是,一个进口助听器要价3万元。

    “当时就想,有没有可能让听力筛查像测血压一样方便,让戴助听器像戴眼镜一样简单?”面对普遍存在的听力健康难题,这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子工程与信息科学系毕业的仙桃人,毅然放弃了在北京西门子的工作,在2014年踏上回汉创业之路。

    胡拥军回忆,创业之初,市场被进口设备牢牢把控,听力检测还必须在隔声室进行,耗时20分钟以上,较高的成本导致检测价格昂贵。动辄上万元的助听器,让无数听障家庭望而却步。于是,他和团队决心要打破这道“高墙”。

    2017年,豆听科技联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利用海量临床数据和AI算法刻苦攻关,终于取得了突破。“过去必须在极其安静的环境下做的检测,现在在普通房间里,2分钟就能出结果。”胡拥军拿起一个书本大小的筛查设备向记者演示。

    屏幕上实时显示跳动着声波图,筛查设备通过AI算法自动过滤环境噪声。“就像把血压计从医院搬进了社区、工厂和养老院,我们让听力筛查真正普及了。”胡拥军说。

    豆听科技的产品由此分化为三类:便携筛查设备、诊断设备和人工智能助听器。

    便携筛查设备,豆听科技去年生产的1500台设备在百家医院服务了13万名听障人士,参与了近200场义诊活动。该产品去年年销售额达3600万元,稳居国产第一。

    诊断设备,通过云端协同计算将准确率提升至99.7%。“现在基层医院再也不用花几十万元买进口机器了。”胡拥军说。

    人工智能助听器则实现了重要的突破。记者看到,传统高端助听器需要专业人士反复调试,价格昂贵,而豆听科技的产品通过AI算法实现了“自动测听、自动验配”。“这是全球领先的技术,让配助听器像配眼镜一样简单。”胡拥军说。

    记者看到,这款产品与传统助听器不同,它形似蓝牙耳机,更加小巧、美观。据了解,这款助听器预计明年上市,售价为500元到2000元不等,可以达到进口万元产品的验配水准,已经获得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支持。

    2024年,凭借“特殊作业环境噪声聋防控防护防治创新技术与应用”项目,豆听科技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这一成果的诞生,直面目前日益严峻的听力健康挑战。

    回忆2024年光谷生物城招商团队主动上门,一次性给予100万元创业基金,胡拥军感慨,“当年是那句‘武汉支持医疗器械创新’留住了我,如今,是武汉的创新氛围留住了我。”

    在武汉,华中科技大学的唇语识别团队、武汉左点科技有限公司的降噪算法团队,正与豆听科技形成紧密的产业集群。豆听科技的工程师介绍,他们正全力研发新一代AI听力辅助诊断系统,目前已进入内测阶段。“未来,将听力图输入村医、社区医生的手机,就能直接判断听力疾病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