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 “等战争结束后儿子坐火车回家看您”
——摘自洪定泰1950年写给母亲的最后一封信
“弟原来是准备与苏琳同志一同回家,向各位叔叔嫂嫂们拜年,实因我们是新中国的堂堂的青年,故要为国家而努力,全国尚未完全解放,故不能前来,请诸位原谅。”
……
当记者小心翼翼展开这些历经沧桑的信纸,洪定泰对家人的深情和以身报国的决心跃然纸上。
洪开林说,过去常听父亲提到,洪定泰非常孝顺。小时候有一次惹了母亲生气,母亲不肯吃饭,洪定泰就端着饭,跪在母亲床头,请求原谅。
一次,部队挺进大别山。行军途中,洪定泰问走到哪里了,战友告诉他:“已经过了油麻岭村。”洪定泰一听,坐在地上哭了起来。原来,部队发了一双袜子,从小贫苦的他一直舍不得穿,想着等部队经过家门口时送给母亲,结果错过了。洪定泰一直记着这件事,后来有了机会才把这双袜子寄给母亲。
在给母亲的最后一封家书中,洪定泰承诺:“儿子在部队很好,不要担心,等战争结束后儿子坐火车回家看您。”那是1950年,原计划回家看望母亲的洪定泰突然接到上级命令,赴朝参战。这个坐火车回家的约定终未实现。
1951年4月27日,洪定泰牺牲在朝鲜前线,后被安葬在辽宁丹东(当时叫安东)的烈士公墓。从13岁离家到32岁牺牲,他再也没有回过家乡。
在这些家书中,记者看到这样一封信:“定泰同志现在在朝鲜,他很好,最近来信(说)他寄给我的信很难寄,因为路太远的原(缘)故。信还是托便(别)人寄来的呢。我现在与孩子竞竞是在山东,母亲你的孙儿长得很好,很胖,又很调皮,故请放心,我也很早就出院了……”
洪开林解释说,当时,洪定泰已经牺牲在朝鲜战场。他的妻子苏琳担心婆婆承受不住打击,强忍悲痛,继续给家里写信,前后写了20多封。直到部队的“光荣纪念证”寄到家中,才瞒不住了。
在母亲的培养下,洪定泰的儿子洪竞5岁就开始给老家亲人写信,延续着寄家书的传统。
■ “你一定要带着儿子回老家看看母亲”
——洪定泰生前交代给妻子的最后一件事
“我们家人每年都要读一读这些家书。我们从中读懂的是洪定泰爷爷孝老敬亲的可贵品格。”洪开林说。
洪定泰赴朝参战前,交代给妻子苏琳两件事:一是把当时只有4个月大的儿子养大成人,不能娇生惯养;二是一定要带着儿子回油麻岭老家看看母亲。
洪定泰留下的孝悌家风,如同那些被珍藏的家书,在家族和家乡延续。
洪开林透露,洪定泰的哥哥洪定国和爱人陶金荣其实都符合条件享受国家的“五保”政策,但洪开林婉拒了政府的好意,自己承担起为两位老人养老送终的责任。
洪定国和陶金荣没有子女。洪定国去世后,照顾陶金荣的责任就落在了洪开林和族人们身上。
从1990年起,洪开林的妻子陈桂便悉心照顾陶金荣老人的起居,直到2014年老人以102岁高龄离世。为此,陈桂被新洲区道观河风景旅游区评为2015年度“好媳妇”。
两个月前,洪开林的母亲卧病在床,他与家中兄弟姐妹7人轮班照顾,白天两人、晚上两人,无一人推辞、缺席。
洪定泰的儿子洪竞如今已年逾七旬,在母亲苏琳的严格教育下长大。无论是在部队当兵,还是后来转业到地方工作直至退休,洪竞都严格要求自己。洪竞告诉记者:“父亲出国作战之前向我母亲交代,一定要培养好我,决不能娇生惯养。这些话一直牢记在心,无论在部队还是在地方,我没给老一辈丢过脸。”
油麻岭村这个不大的村子涌现出30多位烈士。2021年,道观河风景旅游区在油麻岭村设立道观河革命先烈事迹陈列室,洪定泰部分家书的复印件作为珍贵展品被摆放在陈列室醒目位置。
“洪定泰前辈坚定的革命信仰、孝老敬亲的可贵品质,将永远激励感召着我们。”道观河风景旅游区党工委副书记郭志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