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汉三镇B队球员夏晓曦在比赛中。
8月3日晚,2025年中国足球乙级联赛第一阶段赛事全部结束。经历了四个多月22轮联赛的磨炼,首次参赛的武汉三镇B队以8胜5平9负积29分的战绩排名南区第六位,基本锁定了下赛季继续参加中乙联赛的资格。
8月4日,武汉三镇B队主教练姜坤在接受长江日报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中乙联赛对于俱乐部锻炼年轻球员有着重要意义,只有在这块“练兵场”里把技艺磨炼得更好,今后才能在更高、更大的舞台里挥洒自如。
■ 开局“六轮不胜”,咬牙挺过来
或许对于大多数球迷来说,武汉三镇是那支在中超联赛里打拼的球队,却很少有人关注到在中乙赛场,同样有一批身披武汉三镇球衣的小将们也在拼搏奋战。他们叫武汉三镇B队,由武汉三镇俱乐部青训球员组成,由武汉籍前国脚姜坤率领,是一支以“青年军”为班底的中乙新军。
基于青少年人才培养的乏力,中国足协在几年前推出了俱乐部青年队有机会参加中乙联赛的政策,意在让优秀的青年球员在对抗更为激烈的实战舞台中去磨砺自身。2024年12月11日,武汉三镇青年队在中国足球协会U21联赛中夺得全国冠军,同时也获得了参加2025年中乙联赛的资格。
作为一支新军,武汉三镇B队在本赛季中乙联赛开局阶段迷失了很长一段时间。先是开局三连平,紧接着遭遇两连败,第六轮主场面对广州铭途,又是一场0∶0的闷平。“现在回想,那段时间确实很难,球队控球虽然做得不错,但进攻上缺乏效率……”姜坤说。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5年注册的时候,姜坤所率领的那支U21冠军队被调走了多名进攻球员,3名全运会适龄球员去了同为中乙的湖北青年星队,头号射手刘轶恒则上调了一线队。“前六轮比赛我们只进了两个球,但作为主教练我需要更多耐心,我也相信随着联赛的进行,我们也一定会重新构建起一套新的进攻体系。”
联赛第7轮,武汉三镇B队客场挑战广西蓝航,终于捅破了6轮不胜的窗户纸,4∶0的胜利也让球队的进攻端释放了火力。之后的比赛,武汉三镇B队找到了中乙的节奏,球员们也踢得越来越自信,最终在南区12强中排名第六位,这也令他们在接下来的第二阶段比赛中处于相对有利的位置。
姜坤说:“根据相关规定,我们作为三镇俱乐部B队是不能升入中甲的,因此对我们来说主要目的还是守住中乙的席位,让俱乐部年轻球员在这块‘练兵场’上磨炼技艺,最终报效一线队。”
■ 中乙初体验,三镇青训小将成长迅速
在中国足坛,武汉三镇是一支充满传奇意味的球队。他们在2020年至2022年间,连续夺得中乙联赛冠军、中甲联赛冠军和中超联赛冠军,成为中国足坛历史上第一支“三级跳”球队。这样耀眼的战绩也让人淡忘了他们其实是以青训作为立身之本的足球俱乐部。
早在2015年,武汉三镇俱乐部尚未涉足中国职业足球圈,但已经与武汉市体育局合作开启了“海外培星”计划,同年送出了第一批球员前往西班牙巴塞罗那进行为期五年的学习。此后一直到2019赛季,武汉三镇俱乐部共送出五批球员留洋,这100多名武汉少年正是武汉三镇俱乐部未来发展的根基所在。
在征战中乙联赛的这支武汉三镇B队中,以2004、2005年出生的球员为班底,他们都是昔日留学巴塞罗那的少年同袍。夏晓曦早在2022年便在一线队报名,虽然没有在联赛中出场,但代表三镇一线队出战足协杯时曾打入过两粒进球。“跟随一线队训练,方方面面都会有进步和提高,踢U21联赛尤其是今年的中乙联赛,在实战中的提高很明显。”
夏晓曦来自武汉经开区神龙小学,通过选拔进入武汉三镇留洋名单。今年中乙联赛,夏晓曦已经贡献了6次助攻,而实战中的磨砺似乎也向他开启了一扇门,在进攻时应该如何把个人能力与团队需要更好地融合起来。
阮景威来自堤角小学,同样是三镇青训的留洋学子。“中乙联赛的节奏更快,对抗也更激烈,留给我们思考的时间更少了,这也要求我们必须以更快的决策、更合理地处理球,这样的锻炼对于我们所有人都是非常大的。”阮景威司职边后卫,而姜坤希望让他能在更多位置上去尝试可能性。
“我们的目标不是冲甲,而是练兵。站在这个角度,我也在考虑他们今后进入一线队或者说成为职业球员后,怎样去发展更为顺畅。”作为职业生涯长达22年并有着468场联赛经历的前国脚,执教成绩或许只是姜坤的一个指标,他更看重的是这些武汉青训球员们未来的发展。
(长江日报记者马万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