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站成网 织密知识产权保护一线网络

长江日报 2025年08月19日

    在光谷生物城,兰丁医学的AI宫颈癌识别专利加速产业化,获评湖北省专利转化优秀案例,这得益于武汉市知识产权保护(光谷生物城医疗器械园)工作站精准护航;在长江国贸跨境电商产业园,武汉静舟商贸有限公司的蓝牙耳机顺利出口中东,月销量稳定在100多单,这离不开武汉市知识产权保护(自贸片区长江国贸跨境电商)工作站的专业支持……这些生动场景,正是武汉61个市级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点激活创新生态的缩影。

    一个个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在街巷社区、产业园区落地生根,它们不仅是物理空间上的服务节点,更成为打通知识产权保护“最后一公里”的关键支点。聚站成网的布局,正以“贴身服务、高效转化、严密守护”的三重效能,重塑着知识产权保护的生态版图。

    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最鲜明的价值,在于将专业服务延伸至群众身边。对企业而言,无需再为专利申请流程奔波;对创新创业者来说,保护知识产权有了明确路径。这种“零距离”服务不仅降低了维权成本,更消除了专业壁垒。正如园区经营主体所说,以前觉得知识产权离得很远,现在工作站就在隔壁,有问题随时能问。

    保护不是最终目的,转化才是关键。工作站通过整合信息资源,一边对接科研机构的专利技术,一边链接企业的市场需求,成为创新成果转化的“红娘”。在产业集群区域,工作站针对性开展专利导航、侵权预警等服务,帮助企业规避风险、找准赛道。数据显示,有工作站覆盖的园区,专利转化率明显提升,充分证明保护与转化协同发力,能让“创新之花”结出“产业之果”。

    从快速调解侵权纠纷,到协助固定侵权证据,工作站在基层筑起了知识产权保护的“第一道防线”。面对不同形式的侵权行为,工作站发挥熟悉本地情况的优势,缩短维权响应时间,有效遏制了侵权行为蔓延。更重要的是,通过常态化普法宣传,工作站让“尊重创新、保护产权”的观念深入人心,从源头上减少了侵权行为发生。

    聚站成网的深意,在于构建起一张覆盖城乡、联动高效的保护网络。当每个站点都能发挥“大管家”“加速器”“守护者”的作用,当点与点之间形成协同合力,知识产权保护就能真正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毛细血管,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坚实支撑。这不仅是制度创新的生动实践,更是对“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的深刻诠释。

    策划:武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武汉市知识产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