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武汉一日

长江日报 2025年08月30日

    ■ 美图

    大桥余晖

    傍晚时分,长江大桥如钢铁巨龙横跨两岸,桥身在灯光映照下,与落日余晖相交融。远处龟山电视塔如红色指针直插云霄,与大桥遥相呼应。    

    ——大武汉客户端网友@卓卓

    ■ 故事

    这堂行走课堂

    少年与英雄“隔空”对话

    8月28日下午,我带着13岁的孙女,在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纪念馆参加了一场特殊的思政实践课——《江岸之光,行走课堂》。孩子们精神饱满地走进课堂,他们追寻红色足迹,感悟那段峥嵘岁月中炽热的革命精神。 

    这堂课的主讲人是全国优秀思政课教师吴又存,他用满腔热忱播撒红色种子,用生动的讲述筑牢思想的根基,让爱国主义精神悄然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这份执着与奉献,正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最真实的践行。

    课后,孙女对我说:“听吴老师朗诵艾青的《我爱这土地》时,我感动得想哭。”课堂上,她两次举手发言,声音洪亮而坚定。当老师问道,张自忠路、陈怀民路、郝梦龄路最后共同汇向胜利街,为何取名“胜利街”?她说:“因为我们抗战必胜!”老师再问:“听了这堂课,你最想说什么?”她毫不犹豫地说:“我是中国人,我骄傲!我要努力学习,长大了为祖国服务!”老师和同学们都为她鼓掌。老师夸她优秀,但我知道,她只是说出了心里最真实的话。 

    吴老师有一句话让我深受启迪:“路是有尽头的,但这条英雄之路上,英雄的事迹深扎根系,永无尽头。”

    互动环节设计得格外用心。孩子们扫码进入“少年行之旅”,跟随抗日战争时间线,根据手机上出现的以英雄命名的路牌或人物图像,在场馆内找出相应图片。拍照识别后,就能聆听语音讲解、阅读英雄故事。这场互动如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这不仅是一次综合素质的锤炼,更是一场精神的洗礼。坐在他们中间,我仿佛看见先烈们坚定的目光穿越时空,与孩子们执着求知的身影重叠。

    ——大武汉客户端网友@陶莉

    ■ 美文

    七夕

    遥望星河,今夕七夕,浪漫七夕,一生欢愉,相守相伴,喜乐朝夕!

    ——大武汉客户端网友@温暖

    (整理:周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