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纪录片《胜利》第7集谌达军出镜片段。
视频截图
长江日报讯(记者樊友寒)近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大型纪录片《胜利》正式播出。作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重点作品,该片邀请了国内外20多位权威专家提供学术支持。长江日报记者谌达军也应邀出镜,凭借其深耕苏联空军志愿队援华抗战历史10余年的研究积累,讲述了武汉这座城市珍贵的抗战记忆。
《胜利》全片共10集,每集30分钟,自8月26日起每日连播两集。该片以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为主线,通过客观生动的叙述,展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的艰苦历程。影片融合编年体与专题形式,汇集了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军事科学院、中国社科院等机构专家的深度解读。
在8月29日播出的第7集《为人类正义而战》中,镜头聚焦武汉解放公园。这里长眠着29位苏联空军志愿队烈士,墓碑上镌刻着他们的姓名,牺牲时最年轻的仅24岁,最年长的也只有33岁。节目中,谌达军娓娓道来,结合自己多年来的研究成果,将当年苏联空军志愿队执行代号“Z计划”、支援武汉抗战的历史细节一一呈现,让这段曾被尘封的记忆重新鲜活。
谌达军与苏联援华航空队的研究渊源始于2013年。当时,他在报社主持了“寻访苏联空军志愿队烈士”跨国报道。他领衔的团队远赴俄罗斯实地寻访报道,推出的《武汉上空的鹰》系列报道荣获中国新闻奖国际传播类一等奖。此后10年间,他不断寻访、整理和研究苏联援华航空队烈士事迹,并于2023年出版专著《为了和平:苏联空军志愿队援华抗战记略》,在国内外引发广泛关注,为还原这段历史作出重要贡献。
今年年初,谌达军收到《胜利》节目组的拍摄邀请。5月,摄制组赴武汉进行为期一周的拍摄,他积极配合完成相关录制。
此外,谌达军还在今年8月参与了央视另一部抗战纪录片《鹰击长空》的拍摄,作为该纪录片的学术顾问和撰稿,并出镜接受采访。目前,《鹰击长空》正在央视播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