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心 润心 健心 舒心 护心

青山:“五心育人”点亮孩子成长路

长江日报 2025年09月10日

    红钢城小学“我与国旗合影”活动受到孩子们的追捧。

    武钢三中党委和团委联合馨园社区共同开展了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

    快乐大课间,钢都小学操场上601班对阵602班的拔河比赛。

    青山区教育系统示范性集中入团仪式暨五四主题日活动,武钢实验学生入团宣誓。

    全国航天特色学校创新发展暨空间科普教育研讨会在武汉市第四十九中学举办。

    劳动课上,武东小学的学生们在操场上采摘杨梅。

    9月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隆重举行。来自青山区的万紫怡、任凯、陈天三名学子英姿飒爽地走过天安门广场,以铿锵步伐展现新时代青少年的风采。他们的出色表现,正是青山区教育系统长期坚持“五心育人”理念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青山区教育系统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目标,创新推出“课程正心、环境润心、运动健心、辅导舒心、家校协作护心”的“五心育人”体系,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培养既有家国情怀又具创新精神的时代新人。

    ■ 课程正心

    铸魂培根 让思政之花绽放心田

    “未来是你们的,你们一定比我们干得更好!”3月20日,在武钢三中报告厅,当听到同学们立志研发更先进的机器人,为我国的科技发展做贡献时,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陈学冬为他们竖起大拇指。

    当天,陈院士做客2025年首场“青山科创大讲堂”院士科普报告会,带着同学们感受人形机器人关键技术的迅猛突破与未来潜在的发展方向。生动的课堂,让师生们意犹未尽,不少同学在课后围住陈院士问个不停。有教师感叹,这不仅是一堂科普讲座,更是一堂大思政课,科学的种子就这样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戴上VR眼镜的那一刻,珠峰雪粒被风吹着扑向睫毛。脚下冰裂隙的蓝光真实得让我膝盖发软。现在,我能把火山模型捏成会喷发的立体沙盘,看着岩浆在虚拟地层中蜿蜒。”来自西藏的武汉市第四十九中学学生谢宜轩这样描述自己在数字化课堂上的体验。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教育领域的当下,武汉市第四十九中学将科技创新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让智能技术成为铸魂育人的生动载体。学校将VR/AR、人工智能等技术与学科教学、思政教育深度融合,带领学生“沉浸式”体验珠峰科考、火山地质勘探等场景,培养其探索精神与家国情怀,更通过人机协同互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大胆质疑,锤炼辩证思维能力。

    为打造有新意、有温度、有力度的思政课,让思政教育“活”起来、“深”下去,青山区教育局探索思政新方法、新途径,持续强化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

    全区构建以“思政课程为核、多科协同为脉、实践体验为络”的课程体系,让思政教育融入教学全环节、全领域。在课堂外,积极挖掘育人资源,通过“红色之旅”“科技创新”“传统文化”“革命传统教育”等专题讲座、研学活动、劳动体验、社区服务、志愿服务等综合实践活动,润物无声地开展思政教育。

    教师是打造思政“金课”的基础。青山区集结最优秀的教师组建思政王牌团队,搭起“教研员—中心组—教师”三级师资梯队,以每周研训、年度赛课为翼,锤炼育人硬功,注重思政教育、探索思政教育在全系统蔚然成风。

    一批各具特色的优秀思政课脱颖而出。钢城第十七小学将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组织学生打卡武钢一号高炉,用镜头记录钢铁元素的建筑,探寻武钢精神谱系;钢花小学探索音乐思政路径,将红色旋律化作历史教育的鲜活载体,让学生在音乐中感悟民族精神、在歌声中串联起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钢城第十一小学“95后”老师利用AI技术,为学生绘制理想职业照,帮他们“实现”梦想,全网话题阅读量超500万,网友盛赞“AI与师者仁心的完美结合”……

    近年来,青山区不断涌现市级思政课金奖,近百位教师闪耀德育赛场,26所学校铸就“一校一特色”德育品牌——思政之花已在青山学子心田灼灼绽放。

    ■ 环境润心

    美育化人 绘就“一校一品”锦绣图

    5月29日上午,青山区教育局在滨江未来实验小学举办“以美育之帆扬起童年 让素养之船满载星辰”展演活动,400余名师生齐聚一堂,全面展示全区艺术素养教育成果。

    其中,由红钢城小学“雕艺空间”特色走班课的同学们完成的木雕作品,生动展示“荆楚文化”与“钢城文化”的深厚融合,引得不少师生驻足。

    红钢城小学以美育融通五育,创设“尚美”课程体系,推动全课程融合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生长。学校探索开发“修德”“启智”“至远”三大类共计30余种校本课程,将美育全面融入思政教育、校本课程、实践活动中,提升学生的审美、创新能力。

    不仅让学生感受美的滋养,学校还以美育润泽教师,通过“素养提升—创新赋能—团队激励”的培养模式,开展“领航”“青蓝”“师能”三大工程,提升教师审美素养。邀请中国光纤之父赵梓森分享科技之美,中国好人胡昇讲述生态之美,让美育更具深度与广度。

    红钢城小学的美育探索,是青山美育创新实践的缩影。在青山区教育局的积极引领下,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构建起“课程—实践—育人”三维赋能体系,全力将“人人掌握一项艺术技能”融入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基线,培育出众多艺术特色学校,延展多元艺术社团与实践活动,绘就“一校一品”的锦绣长卷。

    在这里,美育的课堂是有底蕴的。桥头小学以“桥”为媒,连接非遗与少年成长。学生复刻《千里江山图》,以重彩渲染峰峦叠翠,每一笔都是对“画好中国画,做好中国人”的生动诠释。

    在这里,美育的课堂是有灵气的。新沟桥小学将湖北大鼓纳入校本课程体系,同学们排练的湖北大鼓《少年善韵——爱心行动》,在2025年第二届湖北“小百花”少儿曲艺展演中获得满堂喝彩。

    在这里,美育的课堂是有生机的。秋风渐至,钢都小学楼顶农场的红薯熟了,师生们一起找红薯、挖红薯,探寻埋在地下的“宝藏”。

    环境之美、课堂之美、文化之美,让青山学子拥有开阔的视野、高远的志向、有趣的灵魂,为他们的全面成长与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 运动健心

    活力赋能 奏响健康成长交响曲

    每天早上7时50分,钢城第二小学的操场上都会出现一支活力满满的队伍——由该校体育老师梁超平牵头,带着一群孩子跑操锻炼。这是学校创设的“小胖墩晨练团”,在全校招募了一群体重超标的孩子们,通过制定饮食和锻炼计划,帮他们减重。

    不仅是在学校练,梁超平还根据每个团员的实际情况定制家庭运动手册,由家长监督孩子完成跳绳、50米跑等项目,并在手册上记录数据,老师每天检查。学校每月评选减重达3斤以上的孩子为“健康小达人”,全校表扬。“孩子们不仅是体重减轻了,上课的专注力、肢体的协调力、意志的坚定性都有很大提升。”梁超平说。

    在青山区第一幼儿园,一支由男教师组成的“运动天团”,在园内收获不少小朋友“粉丝”。团队成立4年以来,每周开设篮球、足球、跑酷等幼儿社团体育活动,覆盖数千名幼儿。

    幼儿园相关负责人介绍,“运动天团”结合小朋友的兴趣开发课程,不仅寓教于乐,还极大提升了孩子们的身体素质和竞技能力,幼儿园组建的篮球队、足球队,多次在市级比赛中获得好成绩。最重要的是,幼儿身体素质逐渐提高,获得家长一致好评。

    在青山区,“健康第一”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刻入育人日常的根本理念。全区积极践行“健康第一、五育融合”理念,实施“体质强健”计划,致力于让学生“动得科学、动得快乐”。各校确保中小学生每日体育活动不少于2小时,“能出汗的体育课”“全员参与的大课间”成为校园常态;每学期一场综合性运动会、每月多场班级联赛,让“人人有特长、周周有活动、月月有赛事”成为现实。

    青山学子朝气蓬勃的精气神,火出了圈。今年6月,钢城第四小学的同学们展示花样跳绳“五人车轮跳”,在各大平台引发现象级传播——新华社、人民日报等中央媒体抖音号、视频号纷纷转发推荐。孩子们轻巧的身姿、快乐的面庞,累计收获超90万网友点赞,评论区更涌现近4万条真情留言。网友们表示:“这正是童年最动人的模样!”

    在省市级赛场上,青山健儿奋勇争先,屡获佳绩。在2024年湖北省健美操啦啦操锦标赛中,青山区红钢城小学第四学校表现亮眼,一举斩获“全民健身操轻器械二级”与“轻器械四级”双项冠军;武汉市钢城第十一中学啦啦操健美操代表队同样发挥出色,将全民健身操规定动作—四级轻器械组第一名收入囊中。

    今年7月,青山区16支队伍代表武汉市出征湖北省中小学体育竞赛活动,捷报频传:武钢三中在武术比赛中勇夺12金7银2铜,武钢三中初级中学东校区亦在该项目斩获7金7银4铜;钢城第四中学在毽球赛场展现强劲实力,包揽三人赛、单人赛、混双三项冠军;钢都小学则将篮球比赛女子甲组冠军收入麾下。钢城第十二中学、吉林街小学、武东小学等学校也在赛事中发挥稳定,取得了优异成绩。

    ■ 辅导舒心

    暖心护航 为心灵撑起“七彩伞”

    5月25日,在武钢实验学校,一个巨型黄色小熊人偶出现在校园,和同学们握手、拥抱,一起做游戏。这是由校心理健康发展中心精心策划的心理减压嘉年华,现场共设五大主题区、7个游戏摊位。嘉年华是该校第二届“5·25心理健康节”的活动之一,学校还组织了包括智慧家长课堂、心理主题班会、“致自己的三行情诗”、“寻找微笑天使”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既帮助同学们释放压力,建立乐观心态,也引导家长学会高质量的陪伴与沟通,助力考生家庭平稳度过关键期。

    心理健康是学生成长路上的“定盘星”。青山区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小学开展丰富多样的心理健康活动,为学生们织密“心育防护网”。

    今年1月,全市首家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指导中心“青心语厅”在青山落地,整合医、教、心资源,为维护学生心理健康提供更为坚实的力量。中心与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紧密合作,通过整合心理学、医学与教育学等资源,为有需要的儿童和青少年提供科学的评估、个性化干预、团体疗愈、心理辅导等服务,为他们的身心健康护航。同时,依托中心专业力量,开展“青心”系列心理健康活动。

    组建“青心同行”学生及家长朋辈互助小组,在医师或心理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成员之间相互支持、相互激励,共同面对和解决危机。

    开展“青心表达”学生团体心理辅导系列活动。开发以“青心表达”为主题的系列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程,通过使用艺术媒介,如音乐、绘画、教育戏剧、诗歌、纸艺等,让学生的内心情感得以表达,提升心理健康意识与自我调节能力。

    举办“青心成长”家庭教育与心理康愈工作坊,定期开展“青心成长”家庭教育与心理康愈工作坊,向家长提供一对一家庭教育咨询服务,帮助家长解决个性化育儿困惑。

    实施“青心解语”心理评估和治疗方案制定。由心理专家、精神科医生和教育专家组成评估团队,运用心理测评量表、访谈、课堂观察等方法,制定涵盖心理治疗、教育辅导、家庭支持等多方面的个性化干预方案。

    进行“青心跃升”专业教师技能培训与督导。邀请医疗卫生、教育科研、高等院校和特级教师组成的专家督导团队,面向学校心理教师、德育教育工作者、班主任等开展专业培训,促进心理医教结合行业规范化发展。

    从课堂上的轻声疏导到专业机构的科学干预,青山教育用爱与专业,为孩子们的成长之路拂去阴霾,让阳光照进每一颗年轻的心灵。

    ■ 协作护心

    多方联动 让教育资源“攥指成拳”

    7月7日,一场以“亲子互动共成长 科学赋能好生活”为主题的亲子科普研学活动,在武东小学与铸锻社区温情启幕。45名学生、家长、教师及社区工作人员一同走进武汉规划展示馆,体验前沿科技、领略城市发展蓝图。今年6月,武东小学“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课题正式开题,全力探索协同育人新模式,力求打造可复制的实践样本。

    而在武汉市工业科技学校,青山区公安分局的警官们走进校园,以《警花警草进校园,守护青春筑防线》为主题的安全教育专题活动,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意义非凡的安全知识盛宴。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模、分局政务服务大队民警彭涛与4名同学共同演绎了一场发人深省的校园防欺凌教育短剧,用生动的肢体语言、细腻的情感表达,将言语欺凌的场景展现在同学们面前。

    教育不是学校的“独角戏”,而是家校社协同演绎的“协奏曲”。近年来,青山区教育局立足区域实际,牵头搭建协同育人机制,推动各方从分散发力到形成合力。

    学校充分发挥教育主导作用,凭借专业教育理念与资源整合能力,统筹推进各类教育活动开展;社区立足阵地优势,积极对接学校需求,提供丰富的实践资源与活动平台;家庭主动融入教育进程,全力配合学校工作,以温情陪伴为孩子成长赋能。三方深度协同、密切联动,持续推动“家门口课堂”提质升级,为青少年营造了充满爱与关怀的成长环境。

    青山“家校社”协同育人创新案例频现。4月2日,武汉市青山区滨江未来实验小学请来了武汉市自然教育专家——“花博士”李俊皞老师,通过趣味科普与实践观察相结合的方式,带领孩子们走进奇妙的植物世界,开启认知自然的新篇章。吉林街小学启用电子家访系统,教师可定期线上与家长沟通,动态跟踪学生发展,构建高效、温暖的家校共育桥梁。

    ————————

    春华秋实,硕果盈枝。2024年,青山区教育局荣获“湖北五一劳动奖状”“武汉市工人先锋号”等殊荣;46所义务教育学校全纳入教联体;武钢实验学校教联体跻身省级示范;钢花小学教师华雨辰获评“全国优秀教师”;武钢三中获评全省数学学科基地、省科学特色高中;武汉市第四十九中学被教育部评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

    未来,青山教育将始终锚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持续深耕“五心育人”沃土,在守正创新中厚植教育温度,在协同发力中拓宽育人维度,用心点亮每个孩子的成长之路,以更昂扬的姿态书写人民满意的教育新篇章,为培养出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青山力量。

    撰文:皇甫惠子 吕晓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