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子云研发基地建成投运

长江日报 2025年09月14日

    中国电子云武汉可信智算中心内,工程师正在巡控服务器机房并进行调试。

    长江日报记者徐丹 摄

    (上接第一版) 

    “现在,机场正全面AI化,每一个环节都在重塑。”胡超举例,智能客服可提供更人性化的指引,实现一站式登机服务;AI智能调度结合大模型和行业知识库优化资源分配与调度,大大提升各保障环节的效能。

    在医疗领域,中国电子云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的合作已初见成效。胡超介绍,他们开发的智能系统帮医院完成了数据治理工作,以前需要半年时间才能干完的活现在两周就做完了。

    现在,AI系统还能自动生成病历,医生查房时说的内容能实时转成病历,出院时自动生成出院小结,还能为医生提供诊疗方案。该系统成熟后,将推广至医联体内百余家医院,使县乡级医院医生也能享受AI辅助诊疗。

    ■ 从数字城市到神经算法

    AI生态加速成势

    在中国电子云研发基地展厅,一项前沿技术演示引人注目——通过神经算法,一根普通管道被赋予感知能力,可识别周围变化并自主响应。

    “我们要让成千上万物体具备简单的神经网络,实现自组织与智能响应。”胡超表示,这是中国电子云目前重点攻关的方向。

    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中国电子云正式发布人工智能战略,明确将AI作为未来核心方向,同时持续拓展云服务兼容性与应用生态。

    在武汉,中国电子云正深度参与数字城市建设、可信数据空间开发与人工智能多场景落地。“武汉场景丰富,医院、高校密集,城市体量庞大,非常适合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广。”胡超说。

    此外,公司还积极与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合作推进生态保护,参与国家关键行业科技项目,并服务多个国家级科研平台。

    近年来,武汉经开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以智能网联汽车为主线,覆盖“车、路、云、网”全生态,初步形成从硬件、软件、算力支撑到大模型应用的人工智能全产业链布局。2024年,武汉经开区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突破100亿元,占全市比重20%。

    随着中国电子云研发基地的正式投运,武汉经开区人工智能产业正加速集聚。在湖北省科技厅最新发布的2025年科创“新物种”企业名单中,全区共有38家企业入选——中国电子云获评“驼鹿”企业,另有37家成为“瞪羚”企业。

    中国电子云研发基地的建成,将显著提升区域算力基础设施能级,通过提供集“硬件、软件、服务”于一体的定制化解决方案,为实体经济注入强劲数字动力,加速区域产业多元化升级,助力武汉打造人工智能技术和产业创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