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感”汇“智”“感知力”

撬动世界光谷未来产业新格局

长江日报 2025年09月15日

    交流会现场。

    张璨龙供图

    “感知未来者,方能领跑未来”。9月13日,光谷传感器产业创新发展交流会启幕,政产学研各界力量齐聚。光谷宣告,要让“感知能力”转化为“竞争实力”。

    会上,华中科技大学、高德红外、江城实验室等多家单位宣布组建“光谷智能传感技术创新研究院”,华中科技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尤政认为,传感器是信息时代的前端,是连接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桥梁——它不仅是新一代物联网、人工智能产业的“关键基础元器件”,更是支撑智能装备、工业互联网、车联网、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深海航天、医疗健康等未来赛道的“战略基石”。

    尤政院士介绍,华中科技大学将与东湖高新区携手推进光谷传感器产业创新联盟和光谷智能传感技术创新研究院,瞄准智能装备、人形机器人、智能网联汽车及健康医疗领域,开展有组织的技术产业化,让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同日,光谷传感器产业创新联盟揭牌,创始成员包括华中科技大学等10所高校、湖北光谷实验室等3家科研院所、四方光电等45家企业,旨在打造一批创新创业的领军企业,培养一批扎根光谷、服务国家的创新平台,攻克一批“卡脖子”的关键技术。

    从全球产业竞争来看,当前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深海探测、智慧医疗等未来赛道的比拼,本质上是“感知能力”的比拼。手机指纹解锁的瞬间,是传感芯片在识别纹路;汽车安全气囊弹出前,是碰撞传感器在捕捉信号;医院里分析仪检测样本时,是生物传感器在传递数据……

    从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的区域使命来看,传感器既承接着芯片、光学元件等核心部件的技术落地,又支撑着智能制造、汽车电子、智能穿戴等终端场景的功能实现,省经信厅主要负责人直言,该产业肩负着巩固提升光电子信息“独树一帜”优势的重大使命。

    从发展基础来看,作为中国光电子信息产业的发源地之一,光谷堪当大任。据介绍,今年上半年,武汉传感器产业规模突破百亿元,同比增长7%,光谷为这一产业主阵地。光谷跻身“2024年传感器十大园区”,涵盖压敏、温敏、光敏、力敏、气敏、磁敏等技术类别,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超100家,形成了近百亿元规模的产品销售。

    在这里,高德红外研发的红外传感芯片打破国外垄断,让我国在安防、医疗领域拥有了自主“视觉”;四方光电的气体传感模块占据全球17%市场份额,每5台新风系统里就有1台装着“光谷造”感知核心;飞恩微电子的车规级压力传感器位居全国市场榜首,为千万辆汽车的行驶安全装上“触觉神经”;武汉理工光科的光纤传感技术能“听”到桥梁的细微形变,守护着基础设施的安全脉搏。

    传感器产业成为光谷串联现有优势产业、打开未来增长空间的关键纽带。围绕“一个联盟聚力、一个规划引领、一场大会赋能、一个研究院驱动、一个产业园集聚”的战略布局,光谷正依托坚实的产业基础和华中科技大学一流的科研创新能力,全面推动传感器产业迈向高端引领、集聚发展的新格局,奋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传感器产业创新高地,推动“世界光谷”建设加力提速。

    (谷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