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青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席卷全球,科技创新进入前所未有的密集活跃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制度创新要协同发挥作用,两个轮子一起转”。湖北正奋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必须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扎实以制度创新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构建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制度环境,才能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塑造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
■ 让制度创新激发科技创新的巨大潜能
制度创新是激发科技创新源动力的强大引擎。制度创新是创新型国家的底座,为其他一切创新提供了基础和条件。唯有通过系统性的制度创新,才能激发各类主体的创新激情和活力,让创新要素充分涌动,从而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正如专利制度的设立给“天才之火”浇上“利益之油”,制度创新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土壤、规则和保障,能够激发科技创新的巨大潜能。
近些年来,湖北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科技管理顶层设计,全域创新的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确立,科技创新进入了“整体跃升、领先跨越”的关键阶段。以持续性的制度创新来支撑湖北“科创引领战略”,赋能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建设,必须克服强大的制度惯性,以改革进取的精神来破除原始创新之难、要素流动之阻、成果转化之困。
以企业制度创新释放市场主体活力,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企业是链接知识创造和市场价值实现的行为主体,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要从制度上落实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企业在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等方面切实发力。今年5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意见》,旨在以企业制度建设提升治理效能,极大拓展了企业制度创新空间。《意见》专设“健全企业激励创新制度”一章,提出打造创新型企业组织形式、完善创新要素高效配置机制、健全创新导向的激励机制等具体举措。
武汉应抓住政策窗口期,培育壮大雁阵式科创企业梯队,以体制创新不断实现组织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联动创新,充分释放企业创新的内生动力。完善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管理,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面对产业需求联合组建科创平台、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协同培养创新人才,推动企业主导的产学研融通创新。持续培育更多类似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的“四不像”新型研发机构,支持在汉央企、科技领军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设立知识产权运营机构,让创新要素、生产要素向企业充分集聚。
■ 坚决破除束缚科技创新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
通过有效的制度供给和管理服务创新,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系统。实践证明,坚持以制度创新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必须坚决破除束缚科技创新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营造宽松良好的创新生态,切实把制度优势转化为科技竞争优势。武汉加快推动“三个优势转化”,科技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改革的强劲“动能”势必大幅提升我市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的“势能”。以改革推动制度创新,必须充分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协同作用,形成促进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优化配置创新资源,将更多创新要素、科研经费投向开发周期长、创新潜力大、投资风险高、实际需求强的基础研究领域和项目,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积极性和创造活力。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探索建立知识产权纠纷调解仲裁中心,形成规范高效的市场竞争秩序,畅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坚持包容审慎监管,放宽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市场准入。推动数据市场化产业化,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推动公共数据、科研数据有序开放共享,促进重大技术攻关。推动国家科技人才评价改革综合试点建设,在全社会营造鼓励探索、宽容失败、尊重创新的良好氛围。
推动科技金融改革创新,促进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金融是科技创新的催化剂,持续完善科技金融体制,能为创新主体汇聚各类金融资源、提供多元化融资来源,又能有效分散科技创新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技术风险、市场风险。武汉应围绕“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的全周期创新生态链,创新金融产品、金融服务,加强对创新生态链内企业的金融支持,形成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互动。鼓励发展创业投资、股权投资和天使投资基金,满足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科技企业的资金需求,支持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战略资本更多地投向科创领域。运用区块链、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探索建立科技保险政策,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以持续性制度创新推进科技创新高地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必须以持续性的制度创新来推动科技领域全面改革,把制度创新的力度转化为科技创新的效度。要以聚焦创新型人才培养为抓手,持续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以深化产学研合作机制为突破口,持续增强科技体制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以打造区域性创新网络为核心,持续推进开放型创新体系建设;以加强科技开放合作为保障,持续巩固科技创新优势、引领区域协同创新。
(作者单位为中共武汉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