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捷
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河南时再次提到“高效能治理”。在思想上我们要深刻领悟这一重要命题,在实践中要深入贯彻执行这一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
要增强“补短板”意识。“补短板”体现在许多方面,比如从现在社会治理的实践来看,有些地方社会治理红红火火、上下同欲、成效明显,而个别地方却是冷冷清清、问题不少。比如,少数从事社会治理的干部当中还存在畏难情绪,随着工作压力的不断增大,一些人面对矛盾和问题甚至想打“退堂鼓”。再比如,社会治理涉及方方面面,问题复杂多样,而且涉及的各类群体和人员比较广泛,需要加强统筹协调,形成合力。此外,社会治理应当坚持从本地的实际出发,做到实事求是、解决问题,外地的经验做法可以学习借鉴,但不能不加梳理、不加研究就囫囵吞枣、为我所用,最终很可能“南橘北枳”。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河南时指出,要“支持基层干部大胆干事、树立威信,支持群众依靠自身力量解决社会治理中的问题”。我们要在社会治理中把“两个支持”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一是要发现一批在社会治理中兢兢业业、无私奉献、不谋私利、夙夜在公的好干部,宣传他们的事迹,放手大胆地使用他们,让他们在社会治理中勇立潮头。二是要坚定不移地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可以在一些群众基础较好的地方种“试验田”,形成群众自己教育自己、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携手共同解决问题的好范例。种好这样的“试验田”,从而引导广大群众投身到社会治理过程中来,最终形成“群众依靠自身力量解决社会治理中的问题”的良好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河南时还指出,“要突出抓基层、强基础、固根本,推动资源、服务、管理下沉,确保社会治理各项工作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这一论述让从事社会治理工作的干部和群众感到十分亲切,总书记和基层干部群众的心是紧紧连在一起的。同时,这也是当前社会治理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要加强各级党组织对社会治理工作的领导,一手抓高质量发展,一手抓高效能治理,把本地区本部门的社会治理红红火火地开展起来。要把加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的党建工作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一方面是培养、教育在这些组织群体中从事党建工作的人员,提升他们的党性修养和作风能力,另一方面要让他们尽快上手,担负起新形势下做好社会治理工作的重要使命。“工青妇”和各类群团组织要悉心学习掌握社会治理的基础知识和运行方式,奋发有为,勇挑重担。各区域各部门之间要形成紧密的互动关系,在社会治理这项工作上,不分谁大谁小,唯有冲锋在前。
做好基层治理工作,除了发挥网格员的作用之外,还要有多种力量补充进去,这些补充力量与网格员配合,与各级组织相配合,可以填补社会治理当中的“空缺”和“疏漏”。“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是一项需要不断加大工作力度的任务,一方面是人力、物力、财力的到位,另一方面是要始终坚持改革创新,在实践中走出一条中国式现代化社会治理的新路径。
(作者为武汉市公务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