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工会小组开起编织课堂

76岁党员教居民编出生活新“花样”

长江日报 2025年09月15日

    长江日报讯(记者杨蔚 通讯员彭霜 徐洁)彩色的小金鱼栩栩如生、中国结红火喜庆、多层花瓣的编织花悄然绽放……近日,武昌区中南路街道新民主路社区的居民迎来了新学期第一节编织兴趣课,在紫沙路片区工会小组成员胥丹的带领下,居民们用巧手编织出一朵朵美丽的“花儿”。

    76岁的胥丹是社区在文艺活动中发现的居民老师。“我们社区属于老旧社区,共有4528户居民,根据大家的需求和意愿,社区陆续开设了葫芦丝、太极、彩带舞等兴趣课程。”新民主路社区副书记杭海介绍,工作人员在活动中发现,胥丹尤其擅长手工编织,就主动邀请她担任授课老师。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现在有了工会这个平台,正好可以发挥余热。”胥丹组建起了编织兴趣班,在工会的协调和支持下,课程不仅有了固定场地,还添置了多种编织材料包。

    “黄色的线头从线圈下方穿过去,手腕放松……”在新学期的第一课,胥丹一边讲解,一边示范。起初,10多位新学员动作还稍显笨拙,丝线也总是“不听话”。在胥丹一对一的帮助下,大家逐渐找到了诀窍,丝线也开始在手中翩翩起舞。从平结、金刚结、斜卷结等基础技法起步,到逐步完成粽子、小葫芦、手链、腰带等各式各样的装饰品,学员拿着自己编织的作品爱不释手。

    胥丹告诉长江日报记者,在工会小组的带领下,编织班学员还多次走进其他社区开展义卖。“目前通过5次义卖我们共筹集500元,已全部用于购买教学材料,实现了自给自足。”胥丹每周都会对照短视频备课,通过编织锻炼自己原本因生病而不太灵活的左手,已逐渐开始康复。

    “以前只在电视里见过这些精美的非遗绳结饰品,没想过自己也能动手做出来。”79岁的居民张红兵说,编织课程既锻炼了自己的大脑和动手能力,也拉近了邻里关系,让生活更充实快乐。既是编织班的学员,张红兵还是彩带舞兴趣班的老师,“大家互相学习、互为老师,氛围特别好”。

    (参与采写:栾嘉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