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江日报评论员
在对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进行总结时,要警惕“过关”心态。
一些党员干部把学习教育、查摆问题、整改落实视为“阶段性考试”,“考完了”“过关了”,就准备鸣金收兵,万事大吉。这种心态看似问题不大,实则贻害深远。一旦滋生“过关”念头,在日常工作中降标准、减力度,不良风气很容易死灰复燃,甚至变本加厉。
“过关”心态是把作风建设当作可完成、可计量的“指标”和“任务”,只图“应付上级”,根本上还是对作风问题危害认识不足,对作风建设本质理解不深。
须知,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还会不断“刷新”。既会沉渣泛起,也会反弹回潮;既有花样翻新,也有隐形变异,稍有松懈,便会卷土重来。因此,作风建设松不得、歇不得、冷不得。
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老百姓常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的是干部。党员干部一言一行事关党的形象,事关人心所向。“过关”心态只想着“向上负责”,却没有想着人民群众,是对“作风问题核心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重要论述的认识模糊。
信念是本,作风是形,本正则形聚。作风建设根本上要坚定理想信念,在思想淬炼中筑牢信仰之基。要将作风建设的标准以群众需求为准绳、群众满意为标尺,才能真正杜绝“过关”心理、“及格”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