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长跑”

运载火箭专家龙乐豪回母校讲授“大思政课”
长江日报 2025年09月16日

    长江日报讯(记者张衡 通讯员刘芬)9月15日上午,蔡甸区汉阳一中报告厅座无虚席、掌声不断。蔡甸籍运载火箭专家龙乐豪回到母校,向学子们面对面讲授了一堂“大思政课”,分享自己从一个农村放牛娃成长为运载火箭系列总设计师的励志故事。

    龙乐豪1938年出生于汉阳县(现蔡甸区)一户贫苦农民家庭。童年时期,他亲身经历过日本侵略者的残暴。“有一次,日本侵略者进村,我和一个小伙伴没来得及跑,躲到一个芦苇垛里。村头的狗吠叫,日本兵用刺刀往芦苇垛里面捅。幸好刺刀不够长,我们保住了性命。”

    1949年,家乡解放,11岁的龙乐豪走进学堂,仅用6年时间就完成从小学到初中的9年学业,于1955年从汉阳一中毕业。“我那段时间的感悟是:贫弱受人欺,落后就要挨打。国家要强大,男儿敢担当。”

    龙乐豪进入高中后,学校每个星期有一节军事常识课,每个月有一节实弹射击课,日常尊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和《把一切献给党》的作者吴运铎等英雄模范人物。那段时间,他萌生了报国的信念。

    多次获得“三好学生”奖学金的龙乐豪高中毕业前夕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于1958年免试保送到上海交通大学。大学期间,他酷爱读书。为了节省车费,他经常步行两小时往返于学校与书店之间。他对汉阳一中的学子们说,苦读书、读好书是改变人生的重要出路。

    1963年,龙乐豪大学毕业后开启自己的航天生涯。到单位报到后,他的“第一课”是听张爱萍将军作报告。“他那句‘再穷也要有根打狗棍,导弹就是中国人的打狗棍’教导了我,让我至今不忘。”

    1975年,我国开始研制首型氢氧高轨运载火箭,龙乐豪担任总体主任设计师。1984年,我国成为第二个自主掌握氢氧高能高难度火箭技术的国家,开启我国卫星通信时代。1990年,我国打破美欧对航天发射的垄断。1994年,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首飞圆满成功……2024年底,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十三号发射升空,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为我国首个单一型号完成100次发射的火箭。

    龙乐豪寄语母校学子,要树立建设强大祖国、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做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栋梁。学习是创新的前提,创新则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长跑,要勤奋学习。

    “身体是成就事业的先决条件,要练就强健的体魄。”龙乐豪说。

    讲座现场,龙乐豪与母校学子们作了互动交流。

    高二学生陈思博说:“‘嫦娥’探月、‘天问’探火、‘北斗’指路……每一项国家重大工程中都凝聚着无数像龙爷爷这样的科技工作者的心血和智慧。”高二学生徐子诺说:“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应当学习科学家追求卓越、矢志不渝的情怀,将科学家精神融入日常学习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