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武汉“芯”跳强劲 都市圈“链”动发力

都市圈半导体产业生态圈加速成型

长江日报 2025年09月17日

    位于鄂州葛店的三安光电带动瑞华光电、芯映光电已组成较完善的显示芯片产业链。图为三安光电生产线一角。

    通讯员方仲华 摄

    □ 长江日报记者杨文平 高喜明 通讯员童勰 周瑞

    日前,北京通嘉宏瑞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通嘉宏瑞)半导体真空泵华中区域总部及生产基地项目,正式落户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通嘉宏瑞董事长雷晓宏表示,该公司与京东方、中芯国际等龙头企业长期合作,武汉是京东方在华中地区的重要生产基地,近距离服务客户,将极大提升公司的市场响应速度和服务效率。

    半导体产业涵盖材料、芯片、元器件、终端应用等众多领域。上游主要为原材料、生产设备、电路设计,中游主要为芯片设计、制造及封测,下游主要为终端产品及应用市场。每个环节产品种类繁多,形成庞大的产业链体系。武汉都市圈各市向武汉追“光”,与武汉同“芯”,都市圈半导体产业生态圈加速成型。

    ■ 武汉半导体产业占据国际重要地位

    通嘉宏瑞是国内真空泵行业龙头企业,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集成电路、平板显示等领域提供苛刻工艺制程的真空泵生产。通嘉宏瑞半导体真空泵华中区域总部及生产基地项目,规划建设以干式真空泵为核心的半导体真空工艺集成设备生产基地、区域总部、真空泵服务中心,以及智能半导体真空工艺集成装备量产线。

    今年6月,在武汉市投促局的协调推动下,武汉产业投资控股集团与东西湖区联合设立武创星嘉基金,并于前不久完成了对通嘉宏瑞的投资,为落户提供了关键支持。

    “真空泵被誉为半导体装备的‘心脏’,其核心技术长期被国外垄断。”武汉投控集团总经理夏伟介绍,“通嘉宏瑞拥有十年磨一剑的自主核心技术,项目的落户将为武汉‘光芯屏端网’产业集群装上‘国产心脏’。”

    作为电子信息产业的核心技术,集成电路已成为武汉重点发展的战略产业之一,拥有华为、中芯国际、武汉新芯等知名企业,产业链完整,涵盖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等环节。设计领域企业超2000家;制造环节武汉新芯12英寸晶圆线月产能达3.5万片;封装测试领域有武汉长电科技等领先企业。

    数据显示,2025年武汉市芯片产业产值预计将突破1200亿元。存储芯片、光芯片以及化合物半导体等领域的技术突破,让武汉在国内乃至国际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

    ■ 鄂州正形成泛半导体产业聚集区

    8月22日,鄂州市临空经济区举行泛半导体产业项目集中签约仪式,4个高科技项目正式落地,总投资额达27亿元,涵盖光通信、硅光芯片、半导体设备与材料等多个领域。其中,钧恒科技投资7亿元,打造光模块生产基地;盛为芯科技投资10亿元,建设硅光芯片封测基地;兴维半导体投资4.67亿元建设生产线,专注于高纯石英制品;度边电子投资6亿元,聚焦智能装备、医疗器械及半导体设备三大板块。本次项目的落地,将进一步完善鄂州光电子产业生态,强化区域产业链竞争力。

    发挥毗邻光谷的优势,鄂州正聚力打造泛半导体产业聚集区。目前,鄂州半导体产业链企业(项目)已达89家,其中葛店经开区45家、华容区14家,研发在武汉、生产在鄂州的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三安光电带动瑞华光电、芯映光电已组成较完善的显示芯片产业链,葛店新型显示器件产业集群入选湖北省第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目前,葛店经开区泛半导体产业园正在建设中,总投资30亿元,占地约182.9亩,总建筑面积约17.8万平方米。该项目位于葛店经开区人民西路与建设大道交叉口,紧邻武汉光谷,服务长江存储、华星光电、武汉天马等龙头企业及其上下游供应链,与武汉东湖高新区协同打造世界级泛半导体产业集群,共建半导体产业链协同共赢的良好生态。产业园以周边半导体链主企业为核心,重点发展传统封测、模组与终端、设备、偏光片、新型显示配套薄膜等产业,打造华中地区“研发—中试—量产—配套”一体化的现代化半导体显示产业集聚区,为湖北省打造世界级“光芯屏端网”产业集群提供动力支撑。

    ■ 潜江打造“中西部半导体材料产业基地”

    走进潜江微电子材料产业园,鼎龙(潜江)新材料有限公司的CMP(化学机械抛光)抛光垫生产线高速运转,这些用于芯片制造的关键材料,正稳定供应给武汉新芯等国内龙头企业;在北旭(湖北)电子材料有限公司的智能化车间里,年产8000吨正型光阻产品不断下线,直供京东方、华星光电等头部面板企业……

    “潜江化工产业门类齐全,半导体新材料产业发展底蕴深厚。”潜江市招商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潜江石油远景储量超2亿吨、岩盐达7900亿吨、卤水达1000亿立方米,其中锂矿资源约309万吨。依托先天资源,潜江已构建起覆盖石油化工、盐化工、煤化工、氟化工、医药新材料等多元一体的循环化工体系,成为全球最大的牛磺酸、漂粉精、强氯精生产基地。这一雄厚的化工基础,为其向电子级化学品、半导体材料领域转型升级提供了坚实支撑。

    目前,潜江已成功引进长飞光纤、法国液化空气等一批国内外领军企业。其中,长飞光纤年产光纤预制棒5600吨、拉丝1亿芯公里,全球市场占比高达40%,成为全球最大的光纤预制棒及气熔性石英材料生产基地。潜江微电子材料产业园吸引了中巨芯、晶瑞股份等一批标杆企业落户,覆盖电子化工材料、抛光垫、光刻胶、电子级氨水等关键领域。孚诺林、诺亚等企业也纷纷落地,产业集群效应日益凸显。

    在2025年中西部半导体材料产业发展对接会上,潜江明确提出要打造“中西部半导体材料产业基地”,计划围绕武汉新芯等链主企业,重点引进抛光材料、光刻胶及配套试剂、电子特气等“卡脖子”材料项目,同步拓展“光棒—光纤—光缆—光器件—光终端”全产业链布局。

    ■ 都市圈半导体产业如热带雨林般发展

    在武汉都市圈,半导体产业正如热带雨林般发展。

    黄石光电子信息产业与武汉京东方、烽火通信等龙头企业紧密配套,形成协同发展的区域大循环,超过50%的企业深度融入武汉“光芯屏端网”产业集群。

    孝感从20世纪80年代航天三江集团调迁开始,聚集了华工科技、华中光电、汉光科技等113家光电子信息规上企业,产业规模居全省第5位,被列为湖北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

    在追“新”逐“光”赛道上,黄冈高新区已集聚光电子企业30多家。尚赛(黄冈)新材料有限公司研发的新型光电有机半导体材料(OLED显示材料)技术,填补了国内光电显示领域上游关键材料空白,实现了高端材料国产化、进口替代。

    鼎龙(仙桃)半导体产业园,其光刻胶产品生产进入规模放量阶段。在鼎龙公司“主引擎”推动下,仙桃正在成为武汉乃至全国半导体制造产业、面板显示关键材料的主要供应基地。

    天门经济开发区也建设有芯创电子产业园、京东方显示屏配套产业园、鸿硕精密电工电子产业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