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国家支持都市圈同城化发展政策

武汉都市圈将在区域发展中释放更大能量

长江日报 2025年09月17日

    □ 长江日报记者高喜明

    8月28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外公布。《意见》系统提出了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的战略目标,勾勒出了中国城市发展蓝图。《意见》还特别指出,稳妥有序推动城市群一体化和都市圈同城化发展。

    9月10日,两位区域经济专家在接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意见》对武汉都市圈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联动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武汉都市圈未来将在区域发展中释放更大能量。

    ■ 推动城市群一体化和都市圈同城化发展

    围绕优化现代化城市体系、培育壮大城市发展新动能、营造高品质城市生活空间、推动城市发展绿色低碳转型、增强城市安全韧性、促进城市文化繁荣发展、提升城市治理能力水平等七个方面,《意见》提出了23项具体任务。

    《意见》第一条是“稳妥有序推动城市群一体化和都市圈同城化发展”。支持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打造世界级城市群,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长江中游城市群等成为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增强中西部和东北的城市群、都市圈对区域协调发展的支撑作用,促进城市间定位错位互补、设施互联互通、治理联动协作。加强城市群内产业链协作,优化城市群之间产业分工和空间联系。发展壮大现代化都市圈,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推进同城化发展,建立健全同城化发展体制机制,深化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促进通勤便捷高效、产业梯次配套、公共服务便利共享。

    6时15分,骑摩托车出发,6时30分到达黄冈西站。6时35分,扫二维码进站乘坐武汉都市圈新城快线,7时08分发车,7时32分到达武汉东站。8时05分,到达公司。这是去年从杭州回武汉工作、家住黄冈的阿耀(化名)每天上班的行程,他将自己的经历分享到网上,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关注和热议。

    新城快线20多分钟从黄冈到武汉,这是武汉都市圈同城化发展带来的便利。新城快线是武汉都市圈首条公交化运营的城际铁路,旅客乘车时,既可以使用武汉地铁、公交通用的武汉通储值卡刷卡乘车,也可以通过支付宝、微信“新城快线乘车码”小程序刷码乘车。旅客可以像坐地铁一样,走进任意车厢选择空位即可就座。

    近年来,武汉都市圈按照“规划同编、交通同网、产业同链、科技同兴、民生同保”理念推动同城化发展,2024年九市合计GDP突破3.6万亿元,占湖北省GDP的60%以上。

    ■ 武汉都市圈为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点

    “《意见》将‘稳妥有序推动城市群一体化和都市圈同城化发展’作为第一条中的首要内容。这贯彻了202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时提出的‘以武汉都市圈为中心,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联动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智库联盟秘书长秦尊文说,从国内外经验来看,大城市群都是以几个都市圈为支撑而形成的,一般都会明确一个首位都市圈。武汉都市圈就是长江中游城市群的首位都市圈,要充分发挥其引领功能、联动作用。武汉都市圈要稳妥有序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六个一体化:空间开发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产业发展一体化、生态文明建设一体化、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对外开放一体化。

    武汉都市圈智库联盟秘书长李春洋也认为,《意见》支持长江中游城市群成为高质量发展增长极,武汉都市圈作为其中关键构成,其定位进一步明确为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点。要增强对区域协调发展的支撑作用,武汉都市圈需在产业协同、交通互联、生态共治等方面发力,发挥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包括湖南、江西、河南南部等的核心作用,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整体竞争力提升,助力打造世界级城市群。

    秦尊文还认为,《意见》对武汉“增强超大特大城市综合竞争力”具有指导意义。《意见》强调“推动超大特大城市按照国家批准明确的功能定位做强做精核心功能”。国土空间规划给武汉的功能定位有五个,是所有城市中最多的,其中“科技创新中心”“商贸物流中心”“对外交往中心”是没有地域限定的,表明这三个方面具有“全国性”功能的潜力。与现有五大国家中心城市对比,武汉经济总量连续多年超过天津,人均GDP超过津渝,接近广州。武汉要学习京沪,对标广州,着力增强城市能级和综合竞争力,矢志不渝地创建国家中心城市。这并不是不与国家给的定位保持一致,而是以更高的标准完成国家交给武汉的任务。

    ■ 武汉都市圈同城化步入发展新阶段

    李春洋表示,《意见》为武汉都市圈的发展提供了高屋建瓴的指导,从定位到建设实践均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城市体系建设方面,《意见》强调发展组团式、网络化的现代化城市群和都市圈。武汉都市圈正朝着这一方向构建“黄鄂黄”核心组团、仙天潜一体化、汉孝同城化等,推动武汉与都市圈八市在空间布局上紧密联系,产业分工协作,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同时,在网络化建设上,加速构建“轨道上的都市圈”,推动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让都市圈各城市紧密相连,形成高效运转的有机整体。

    对于同城化发展,《意见》明确要建立健全同城化发展体制机制,促进通勤便捷高效、产业梯次配套、公共服务便利共享。武汉都市圈积极响应,在通勤上,全力推进高速路网完善,武汉都市圈环线高速通车后,将极大缩短城市间的时空距离,提升城际、城内通勤效率。产业方面,武汉发挥龙头优势,推动“光芯屏端网”、汽车等产业向周边城市转移配套,形成“研发在武汉、制造在周边”的格局。公共服务领域,九市公积金实现“互认、自由转、就地办”,医疗检查结果互认范围扩大,教育资源跨区域帮扶合作增多,逐步实现公共服务的同城同质。

    “《意见》为武汉都市圈发展锚定方向,在其指引下,武汉都市圈正稳步迈向高质量、同城化发展的新阶段,未来将在区域发展中释放更大能量。”李春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