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山河追光行

中学生在历史坐标中传承抗战精神

长江日报 2025年09月19日

    东湖中学师生参观天安门城楼。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铭记抗战历史、传承英烈精神,在学子心中厚植家国情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武汉市东湖中学的师生们用一年时间,跨越武汉、北京、东北三地,走进红色场馆,打造了一堂堂沉浸式“行走思政课”。

    去年10月1日,“行走思政课”的第一站,师生们来到武昌红巷的红色场馆群。

    在毛泽东同志旧居,一盏煤油灯、一张木质书桌,还原着毛泽东同志在此从事革命活动的场景;中共五大会址内,泛黄的会议文件,诉说着早期共产党人探索救国道路的艰辛;农讲所的大教室里,仿佛还回荡着毛泽东讲授农民运动课程的声音。

    最令人动容的是农讲所操场上的“快闪”时刻。《我和我的祖国》旋律响起,学生们从四面八方汇聚,手拉手围成心形,国旗护卫队将一面特殊的国旗缓缓展开——这面红旗曾于2020年5月6日飘扬在天安门广场,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天安门地区管理委员会赠予东湖中学永久珍藏。学生瓦日斯说:“革命先辈在这里播下希望的种子,我们要把这份初心传下去。”

    今年5月1日,“行走思政课”抵达第二站——北京天安门广场。

    清晨4时,夜色未褪,师生们已在观礼台肃立,这是他们第三次来此参加升旗仪式。

    当升旗号角划破黎明的寂静,天安门城楼券门内,国旗护卫队迈着整齐的正步走出,金色晨光落在他们的礼帽上,也照亮了观礼台上学生们的眼睛。

    人群中,东湖中学2024届毕业生安凯尔江格外醒目。如今已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学生的他,特地赶来与母校师生会合。“2023年第一次站在这里,我还是校国旗护卫队的一员,当时在心里默念,要像抗战英雄那样,守护好我们的国家。”这份承诺,他用行动兑现:在大学他加入了国旗班,课余时间,他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无偿献血,还登记成为骨髓捐献志愿者。

    今年7月,“行走思政课”迎来最沉重也最激昂的一站——位于东北的三座红色场馆。26名师生跨越山河走进长春市,在浸染血泪的抗战记忆中,读懂“铭记”的意义,立下“传承”的誓言。

    在哈尔滨市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3000余件文物、2805名殉难者名单墙、复原的冻伤实验室与毒气储藏室,像一把把尖刀刺向人心。学生周子恒站在殉难者名单墙前坚定地说:“上大学后我要参军,像抗战先辈那样守护和平,不让历史重演。”

    该校党总支书记向勇说,从红巷的革命初心,到天安门的国家荣耀,再到东北的抗战记忆,“行走思政课”让青年学子与历史对话、与英雄共鸣,指引着他们以青春之名,承抗战精神,赴时代之约。

    (长江日报记者杨枫 通讯员白龙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