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引力场”

——甘露山文创城开业一年成为武汉文旅消费新地标
长江日报 2025年09月30日

    甘露山国际滑雪场的4人索道。

    滑雪爱好者在甘露山国际滑雪场内展示滑雪技巧。

    □ 长江日报记者郝天娇

    踏入黄陂区甘露山国际滑雪场的大门,一股寒意瞬间袭来。在零下6℃的环境中,造雪机无声地工作着,维持着每条雪道40厘米厚的平整雪面。从73米高的平台望去,数名滑雪爱好者正沿着雪道蜿蜒而下,雪板切过雪面的飒飒声在宽阔的雪场内回响。

    这样的场景已成为甘露山文创城的常态。一组数据勾勒出这个“超级大冰箱”的热度:甘露山文创城开业一年累计接待游客约790万人次,已成为武汉文旅消费新地标,见证了冰雪经济在华中地区的迅速崛起。

    ■ 滑雪国家队首次来汉集训

    “这里是运动员和滑雪爱好者绝佳选择”

    “这里对运动员乃至普通滑雪爱好者来说都是绝佳的选择。我在中国5年,去过很多室内滑雪场,在我心里这里能排第一,无论是雪道、雪质、坡度都符合我们的训练需求。”国家单板滑雪平行大回转队主教练朱瑞卡·斯坦科维奇(Jurica Stankovic)这样评价甘露山国际滑雪场。

    最近,滑雪国家队首次来武汉集训,他们驰骋雪场的身影出现在每个夜晚。队员毕野是首位参加单板滑雪平行大回转项目并获得世界杯第四名的中国男子选手,他说:“这条雪道的长度、宽度和雪质都很好。”

    滑雪场总面积约6万平方米,相当于8个标准足球场大小,规模华中最大;拥有73米的垂直落差、约400米的最长直滑道,以及6条不同等级的雪道,“冷区”总体积近100万立方米……甘露山文创城项目建设技术负责人段伟曾介绍,为了打造这个“超级大冰箱”,重达9200吨的倾斜状高区钢结构被整体提升了47米,误差控制在毫米级,为维持零下6℃的恒定低温环境,雪场采用了高效的保温材料和制冷系统,保障3.4万立方米人造雪长年不化。

    “雪场安装了制冷造雪智控系统,可根据客流、气候环境、融雪情况对雪质进行管理控制。”武汉城建集团文旅城公司项目经理蒋杰介绍。

    “我去过许多室内滑雪场,其顶光都不够亮,视线不清晰,但这里特别亮堂,各方面细节都考虑到了。”一位从无锡专程前来、每周5天都在此滑雪的退役运动员李孝义这样评价。

    “可以坐4人索道上去,真是太方便了!”辽宁鞍山的滑雪爱好者杨松说,“全国其他地方的室内滑雪场都是2人索道,一两分钟从平台滑下来,要花很长时间排队再上去。这里坐索道40多秒就能上到平台,从73米最高点一跃而下的快乐,体验感太好了。”

    山西滑雪发烧友龙先生在滑雪场旁租了一套公寓。他说,这里雪道规格领先,适合打磨技术。雪场滑雪生态非常完善,定期举办各种赛事,“我在国内多地对比考察,发现这里是最适合我日常练习的场地,除了北方雪季,我长期住在黄陂”。

    武汉城建文旅城公司副总经理陈修家介绍,雪友中,不仅有特种兵式乘高铁或自驾前来的滑雪爱好者,更有在周边长期“住滑”的发烧友。

    ■ 滑雪逛街泡温泉

    游客不出文创城可以玩好几天

    在初级雪道上,8岁的小女孩陈雨脚踩滑雪板,在教练指导下小心翼翼练习转弯。她的父母同样穿着滑雪服,站在一旁注视着她的一举一动。“我们是武汉人,第一次来,就想体验一下。”陈先生说,他们头天下午从汉口开车过来,住在花间堂·岚雪酒店,打算明天再去附近的木兰草原玩一圈。

    冰龙冰上运动中心总经理龙珑在一次行业座谈会上表示:“冰雪运动要‘破圈’把流量做起来,比如开展冰与雪联动、跨界联动。每个市民走到冰场上面来,冰雪运动才能普及。”

    湖北文旅·武汉冰雪中心运营总监戴东辉也认为,“通过面向青少年的活动,推动冰雪运动从旅游体验向运动属性转换,是提高全民参与度的关键”。

    丰富多元的业态让游客停留时间延长。在千里走单骑·甘露山民宿,店长一边整理茶具一边说:“周末基本提前一周订满,很多客人会连住两晚,白天滑雪,晚上体验我们的茶艺课程。”

    9月12日,武汉甘露山花间堂·岚雪酒店正式营业,与甘露山文创城现有的千里走单骑·甘露山民宿及乐贝·甘露山亲子民宿,形成了“高端酒店+主题民宿”梯度产品体系。

    “开业至今广受住客好评,国庆假期的预订率已超八成。”岚雪酒店负责人李强介绍,149间客房中,141间带有私汤,游客白天滑雪、夜晚泡汤,感受“冰雪温泉两重天”的独特体验。开业当天全网预订销售额就突破了5000万元。

    夜幕降临,甘露梦华里的新宋式建筑上挂着的灯笼轻轻摇曳。来自武昌的黄莺月一家首次踏足甘露山文创城,便对市集产生了浓厚兴趣,黄莺月表示:“在这里转个糖画,仿佛让我找回了童年的记忆。”

    作为区域文旅新地标,甘露山文创城串联起冰雪主题商业MALL、甘露西嬉里潮玩滨水嘉年华、甘露梦华里宋式水韵商街及高端酒店与民宿集群等多元业态,形成“住宿+游玩+商业”闭环,显著提升游客来黄陂的停留时间和消费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