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经济学的角度看婚姻

长江日报 2025年09月30日

    《出乎意料的经济学》

    【美】蒂莫西·泰勒 著

    杨静娴 译  中信出版集团

    当你在超市排长队时,是否想过花钱买前面的位置?当航空公司超售机票,是否该补偿自愿改签的乘客?为什么越贵的餐厅排队越长?为什么直播带货能这么便宜?这些看似无关的问题,在经济学家的世界里,都指向同一个核心:人类如何做出选择。

    大多数人以为经济学就是GDP、股票、国际贸易这些“高大上”的概念,但经济学家们却说,经济学的本质是研究人类如何在稀缺的环境中做出决策。因此,经济学不是冰冷的数字游戏,而是充满智慧的生活哲学。我们每天都在不自觉地运用经济学思维。

    作为《经济展望杂志》执行主编,蒂莫西·泰勒在新书《出乎意料的经济学》中表示——大众对经济学的误解,恰似一道厚重的帷幕,遮住了这门学科最耀眼的智慧:世界是由无数选择编织的网,每个节点都藏着精妙的博弈。经济学就像一副特殊的眼镜,戴上它,你能看透生活中各种选择背后的逻辑。

    《出乎意料的经济学》不提供简单答案,但提供清晰的思考框架。它让我们理解选择的必然性,并在约束条件下做出最优决策,用经济学的眼光重新观察世界,理解每个选择背后的得与失,帮你做出更聪明的决策。

    【文摘】

    ■ 婚姻也是一种搜索市场

    从经济学的角度审视婚姻,不仅是要考虑什么会影响个人在决定结婚或离婚时的选择。它着眼于结果,有时候经济学家把结婚或离婚选择称为婚姻市场。它显然并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买卖市场,而是一个涉及搜索并做出持久承诺的市场。

    所谓“搜索摩擦”到底指的是什么?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将其应用到劳动力市场,这个概念就相当清楚了。寻找工作需要一个搜索的过程,以找到一些可能的选择。一路走来,你经常不得不做出决定,是选择找到的第一份工作,还是选择从事一份兼职并继续努力寻找更好的工作,又或是接着寻找,希望更好的工作机会出现,哪怕眼前错过了一些机会。 

    这个想法同样适用于劳动力市场中的招聘行为,招聘同样需要一个搜索过程。你必须决定是选择第一位求职者,还是先雇用一个临时工,或者是先尽力撑过人手不足的时间,等待一个更适合企业的更好人选。这个理论的基本想法是,工人和雇主都在搜索,都在搜寻那个难以捉摸的完美匹配。 

    许多市场都涉及搜索,婚姻也是一种搜索市场。在任何特定时间,都有许多单身人士至少在理论上希望结婚。但是,他们不会全都和第一个出现的对象结婚。这里存在一个搜索过程,我们称之为保持单身或正在约会。当构建有关婚姻市场的经济学框架时,我们开始思考,哪些人在婚姻市场上找到了对象,哪些人被抛下了(类似于在婚姻市场上失业),哪怕他们希望找到合适的对象,却仍然单身。

    显然,过去10年间(也许是15年或20年间),婚姻市场已经发生了变化,结婚率更低,离婚率也同样变低,同时已婚人群的年龄分布也与过去不同。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让我们思考一下是什么影响了婚姻市场,并看一看人们从婚姻中获得的经济收益。

    婚姻的收益可分为三类:我们可将其称为生产互补性、消费互补性和风险共担。

    首先是生产互补性。想象一下,家庭需要生产大量产出,其中一些产出可以在市场上购买,而有些产出需要在家里生产。例如,你通常会在市场上购买住房,而不会自己建造房子。但是还有很多服务,比如做饭、打扫卫生、洗衣服、抚养孩子,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家庭生产的。 

    生产互补性的理念是,通过劳动分工来分担这些任务从经济角度考虑有意义。夫妻中的一方可以专注于赚钱,另一方则可以专注于家庭的非市场任务。当然,也许两个人应平等地分担所有任务,一半精力用于做市场工作,一半精力用来做非市场工作。但在现实世界中,我们都在某种程度上有所专长, 因此可以说,至少在某种程度上,专注于家庭生产也是有意义的。当然,这种劳动分工也可能因大量有关性别的刻板印象和偏见而得到强化。

    第二个术语是消费互补性。根据消费互补性理念,一个家庭不断消费各种物品,包括消费住房、消费食品、消费交通、消费假期等。可以想见的是,对于家庭所消费的某些东西,两个人共同消费可能比一个人消费更便宜,一个三口或四口之家共同消费也可能比一个人消费更便宜。同时,一个团体共同做某件事也可能比一个人做同样的事更快乐。换言之,消费存在互补性。

    选择拥有终身伴侣的最后一个经济原因是共担风险。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时会遇到问题。如果健康恶化了,谁来照顾你?如果丢掉了工作,在你找到新工作期间,谁来付房租?如果孩子生病了,谁能帮忙照顾病儿?当然,如果情况变得非常糟糕,通常会有一些政府计划可以提供帮助,但对于日常生活中的许多小挫折和困难,也包括许多大事,有双人保险来共担风险确实很有帮助。 

    这些正是思考婚姻市场的要点所在。过去几十年来,社会情况发生了许多变化,而这些变化改变了婚姻收益的来源。20世纪下半叶发生的一系列经济转变降低了生产互补性带来的潜在优势,增强了消费互补性带来的优势。相应地,在婚姻市场中,婚姻带来的潜在收益也相应发生了一些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