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角地”成了人气聚集地

长江日报 2025年10月11日

    长江日报讯(记者陶常宁 通讯员周玉琴 肖赟)今年以来,武汉持续推进空置地块、小微空间、桥下空间改造,以市民需求为导向,通过环境整治提升城市“边角地”的利用价值。今年国庆假期,这些地方成了市民遛娃游玩、乐享假期的热门去处。

    10月1日傍晚,天气凉爽,长江日报记者来到位于江岸区金桥大道与石桥一路交会处的金桥体育公园,许多市民在此运动健身、散步聊天,还有不少家长带孩子在此游玩。“出小区步行3分钟到公园,太方便了。国庆节带孩子出来活动一下。”庞女士告诉记者。

    据了解,公园地下是一座净水厂,每日可处理10万吨水,用于绿化灌溉和生态补水。江岸城管、水务和文旅等多个部门协同推进,历经3个月施工,一座集智能体测、科学健身、趣味竞赛、儿童游乐及球类运动于一体的全龄化现代体育公园迅速落成。“地下厂站+地上公园”的创新模式,让金桥体育公园实现了高密度城区的空间复合利用。

    2日傍晚,汉阳区桃花岛体育公园人气爆棚。乒乓球馆内,不少市民重拾球拍,夜间打球人数显著增加;轮滑馆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在专业培训与家长陪伴下尽情滑行;羽毛球馆白天名额早早报满,夜晚更迎来大批高水平选手相互切磋;网球场9时至12时、17时至21时全部订满。此外,滑板场借墨水湖绿道晨练体验日活动,国庆期间吸引了大量首批用户报名参与,反响热烈。

    “自从这里变成体育公园,我每个周末都会来打羽毛球。”家住钰龙旭辉半岛小区的杜畅说,家门口的体育公园让生活幸福指数提升。

    据了解,这里曾经是一片空置地块,经过汉阳城管、五里墩街道等多部门协调合作,决定在此建设一座体育公园。今年7月投用,惠及周边约5万居民,迅速汇聚了羽毛球、网球、轮滑、乒乓球、滑板等多项运动的蓬勃人气。

    今年以来,武汉对城市“边角地”持续整治,曾经“留不住人、站不得人”的地块改造成小游园、体育公园等民生设施,不仅填补了城市公共空间的“空白”,更让“幸福在家门口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