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讯(记者刘嘉 杨枫 通讯员张煜)“收看了今年的‘同上一堂思政课’,我感觉自己心里好像有一团火被点燃了。”10月10日晚,由中共武汉市委宣传部、武汉市教育局联合主办的“弘扬伟大精神,奋力建成支点”2025年武汉市“同上一堂思政课”播出,许多师生收看之后发出感慨。
这堂思政课将大别山精神、抗洪精神、抗疫精神与新时代英雄城市建设实践深度融合,沿着“力量之源”“英雄血脉”“支点有我”的逻辑主线层层推进。课堂搭起一条“时光通道”,让厚重的历史与蓬勃的青春激情碰撞,伟大精神与年轻的心灵“撞个满怀”。
收看了这堂课,武昌区解放桥八铺街小学六(3)班杨佳甜感触很深。看到情景剧里,抗洪救灾的爸爸和抗疫的儿子隔空对话,她不禁流下眼泪。“原来英雄精神、英雄血脉就是这样一代代传承下来的。”
“大别山的红色故事,情景剧里抗战时的场景,让我穿越到了过去。东风汽车、华工科技钻研核心技术的故事,让我憧憬未来。”武汉市常青实验小学六年级学生张蕣和感慨。该校学生皮栩祯也说,以前总觉得英雄事迹离自己很远,建设城市是大人的事。但现在他懂了,认真听好每一节课是给未来储备知识,主动捡起路边的垃圾是为城市美化出一份力。“建设新时代的英雄城市,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小小的‘支点’!”
这堂思政课不仅打动了学生,更让一线思政教师深受启发。在黄陂区实验中学思政教师罗美玲看来,这不仅是一次成功的思政教育实践,更是一座连接课堂与现实、连接精神与行动的桥梁。她认为,让学生将国家发展、城市建设等宏大主题与自身成长建立关联,是思政课的核心难点之一。课堂上运用的东风汽车、华工科技等本土案例,让学生感受到“创新”“担当”不只是课本上的概念,而是身边人正在践行的行动,真正实现了“让课堂活起来、让精神传下去、让学生动起来”。
“思政课将大别山精神、抗洪精神、抗疫精神等抽象的精神内核转化为可感知的历史故事、可触摸的城市实践。这种感染力是单一的理论讲授无法替代的。”武汉市常青实验小学思政教师詹蓓说,思政教育需要更多“沉浸式”场景,未来学校可以邀请更多身边的榜样走进课堂,组织学生参观红色场馆、创新企业,让思政教育在更宽广的领域中生根发芽。
湖北省水果湖高级中学思政教师涂莹则从中得到“双重收获”:“作为教师,我得到了教学启发;作为青年,我更激荡起了青春担当。”她深刻感受到,“英雄血脉”从不是静止的历史符号,而是当代青年的行动指南。“今后,我不仅要在课堂上用生动的案例传递精神力量,更要在生活中践行责任,用专业能力为教育事业、为城市发展贡献青春力量,让‘小我’融入 ‘大我’的成长之路更清晰。”